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西安女孩把湿拓艺术从土耳其带回“丝路”起点

2017-08-15 10:28:4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李昕桐正在作画。

妙手丹青的李昕桐轻轻摆动着手中笔刷,色彩各异的颜料飘飘洒洒地滴落在水中,色彩随着水波流动而慢慢晕散开来,如影如幻……手持画锥在水面轻巧熟练的勾画,一幅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画作浮于水面,这种打破传统固体作画的方式,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拓”(“拓”ta),水面做好画后轻轻覆盖纸或者丝巾等,再将纸、丝巾小心抽离,水上画作就会凝固(拓)于纸、丝巾上……这项传统手工艺术就是土耳其大理石纹水拓画,又称“湿拓”。

而就是这样一门流传了上千年、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古老艺术形式,据传却是源自中国新疆。尤为巧合的是,千年之前由中国传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千年之后却由一名西安女孩潜心研学、将其从土耳其带回了“丝路起点”中国西安。这不仅仅是一则真实的故事,同时也印证着“丝绸之路”源远流长之文化交流的无穷魅力。

远嫁土耳其 意外与湿拓结缘

李昕桐,陕西西安的女孩。2007年为爱远嫁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到土耳其之前,她是一位独立的职业女性,一直从事着高科技行业,应该说与艺术毫无关系。但嫁到土耳其后,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不得不在家里当起了“全职太太”,就在颇为迷茫时,她无意间看到了当地电视里播放介绍湿拓画的节目,从此深深地吸引了她。据李昕桐讲,为了丰富当地群众业余生活,当地政府非常支持各类艺术的传承学习,并在各地社区开设了免费的湿拓、陶瓷、雕塑等艺术课程。她也在离家最近的社区艺术中心报班学习湿拓,从此开启了她的艺术生涯。

千年湿拓艺术 可能发源于中国

李昕桐说:“湿拓画是因为在水上作画,作好画以后把纸轻轻地铺在水面上,再把纸轻轻地拎出来,然后水面上的画就会转移到了纸上,这个过程就是‘拓’。那么是什么让这些颜料浮在水面上呢?其实,在作画前要在‘水’里调入了一种海藻淀粉的液体,这样会使水比自来水变得更为粘稠,这种‘水’对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如果天气变化,季节变化,甚至不同地方的水,出来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些都是要经过画师多年的经验去判断。而这门工艺最大的法宝就是向颜料中加入了牛胆汁,牛胆汁产生表面张力,颜料就可以浮在水面上,如果没有牛胆汁颜料就会沉人水中,并且牛胆汁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保持颜料彼此分离,防止混合。”湿拓最早被用做《古兰经》封面的纹理布面,十四世纪经丝绸之路穿越伊朗带到安纳托利亚,流传到了土耳其并在土耳其发扬光大,2014年11月27日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憾的是湿拓在中国已经失传。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