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没接受过特殊培训,但她有“家人”思维

2017-08-15 09:01:2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谢飞君

要衡量一个保姆好不好,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马兰英称得上一个好保姆,时间是最好的证明——从2000年开始做钟点工,她在每一位雇主那里都是一做很多年,除了雇主搬家,从来没有“干着干着不干了”的情况。

雇主小曼妈妈接受采访时说,遇到马阿姨觉得特别幸运,因为她完全像带自己的孙女一样照看小曼。但马阿姨却觉得自己运气好,从业17年,她一共服务了10来户人家,每一家都对她很好。现在的她,工作日的白天帮忙带小曼,其余时间会抽空去做钟点工,都是这些年积累的老雇主。比如周末服务的一家,还是她2000年做第一份钟点工时的雇主。

一位好保姆应有的素养,能想到的终究是认真、专业那几条,只是放到现实中,这想到和做到之间,有诸多不容易。

行为上,无论多熟络都保持分寸

马兰英的微信头像是她和一个小女孩的合照,照片中,俩人头挨着头,露出一脸灿烂。本以为是马阿姨和她孙女的照片,采访时发现是她照看的小女孩小曼。

和马阿姨约采访时间,有一个小细节。当时已经和她服务的雇主打过招呼,但临到要确定具体时间,她表示还要再和女主人沟通一下,女主人应允后,她才和记者正式约定时间。

按照约定时间到小曼家,小曼和小曼的妈妈都在家,在餐桌前坐下时,虽然有位子,但马阿姨找来一张略低的椅子坐在桌角,不知是为了方便照顾在一旁看iPad的孩子,还是有意让小曼妈妈和记者先聊。

大人在说话,小曼在一旁听英文、画画,马阿姨不时地看一眼小曼,小曼有任何的提问,她总在第一时间回应。在接受采访的近两个小时中,小曼对妈妈说了两次“我爱你”,对马阿姨说了三次。

情感上,像长辈一样考虑问题

小曼妈妈通过中介找保姆时,要求只有一句笼统的“能对孩子好”。如今两年多过去,小曼妈妈觉得马阿姨不仅对孩子好,还像家里的长辈一样体谅年轻人的不容易。

小曼的父母平时都正常上下班,所以对马阿姨的要求是8时前能到家,但马阿姨骑着电瓶车到达小曼家时,通常是7时45分。

家里人对马阿姨的要求是带孩子,但马阿姨却一刻也不闲着,总是利用小曼午睡的时间,把家务一并做了。

马阿姨早上到小曼家的第一件事是做早饭,帮孩子穿戴洗漱料理完毕,就带着孩子去户外玩。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会去附近的公园或是博物馆。等带小曼回家后,在她做饭时,会让小曼看一会儿动画片,但也很有原则,通常控制在1小时之内。连小曼的外婆也说,马阿姨是像家人一样在照顾这个家。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