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15岁大学、24岁博士毕业的“两面”科学家丁奎岭(2)

2017-08-14 12:22:50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引航者,不拘一格纳人才

作为上海有机所的所长,丁奎岭需要关注的不仅是自己的课题和实验,更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和引进符合研究所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丁奎岭自己一步一个台阶走来,深知人才梯队的“第一”地位,对学生培养和海外引才都下了功夫。行政事务占据了丁奎岭大多数工作时间,可是他说教学仍是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上课时间确定,我就不会再安排其他事务。我觉得院士也好、所长也罢,这些头衔时刻体现自己责任之重,也时刻提醒我不能离开科研和教学第一线。”丁奎岭爱生如子,时刻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己任。至今他已培养30多位博士和博士后,16位成为教授,其中6位成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和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上海有机所引进优秀青年人才,他坚持高标准但不唯“标准”。对在国外年限不能完全满足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规定而无法申报院“百人计划”的优秀青年人才,他与班子成员统一思想,使用自有资金以所聘“百人计划”的形式进行支持,所有的启动经费、待遇等与院“百人计划”完全相同。青年才俊引进到位前,总是“粮草先行”,人还没来工作,科研设施、经费以及学生都先备齐了。若人才计划经费还没到位,他就用自有资金先行“垫支”,支持青年人才尽快把房子买好。“只有让年轻人才尽快安居,才能乐业,才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2009年以来,在“人才强所”的理念下,凝聚了一大批科技精英和青年才俊:中科院院士9名,顶尖千人计划1名、千人计划23名(短期千人1名,上海市千人计划2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6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7名,中科院百人计划32名,“973”首席科学家4名等。7年来,研究所顺利完成了科研骨干队伍的代际转移,形成了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科研骨干队伍。丁奎岭常说:他们承载了上海有机所的希望,他们是上海有机所的未来。

在丁奎岭的指引与帮助下,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俊才在上海有机所这块培养有机化学家的沃土上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科技创新之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