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克服扶贫中的四种不良心态

2017-08-14 08:54:3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对扶贫工作消极抵触,“第一书记”驻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在督察组到村督察精准扶贫工作时,玩捉迷藏;

自诩为群众办事劳苦功高,借职务便利中饱私囊,向前来办事的群众吃拿卡要;

抱有完成任务的想法,监管责任缺位,致使已验收的项目短期内问题频出……

近期,江西省信丰县纪委通报了多起发生在扶贫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看似是个案,其背后折射出当前一些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干部应始终对各种消极思想保持警醒,以振奋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抵触心态

案例:今年6月20日,江西省脱贫攻坚督察组到小河镇五星村检查督察精准扶贫工作。入户核查时,“第一书记”万仁谦不在现场,多方寻找未果。经核实,万仁谦自担任村“第一书记”以来,到村开展工作的时间少,对全村贫困户情况不熟悉,自己所联系的贫困户也是在督察组到达的当天才去走访。6月26日,信丰县纪委对万仁谦违反工作纪律的问题立案审查。

实质:现实中,一些干部错误认为扶贫工作是“一阵风”“走过场”,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脱贫攻坚的意义,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万仁谦不愿下到村里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就连督察组入村督察时,不到现场不说,竟“躲”了起来。说明有的干部仅仅把帮扶当成了组织压给自己的“任务”,怕苦怕累,情感上抵触、行为上消极应对,实质就是对自己肩上的责任不担当。

对策:既然是党员干部,就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党员干部职责所在,脱贫攻坚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更是耽误不起、马虎不得。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脱贫攻坚工作,自觉做到稳住心、沉下身,真帮实扶,做村民脱贫致富的贴心人。

各级党组织要层层压实责任,跟踪督促干部责任落实情况,将责任细化分解压实到每一名扶贫干部,做到责任清、任务明,各司其职,从而激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补偿心态

案例:2012年10月至2015年元月期间,万隆乡李庄村妇女主任袁细娇利用职务便利,以修路捐款名义收取扶贫户李某钰好处费5000元,扶贫户李某荣好处费3000元。2017年3月23日,万隆乡纪委对袁细娇违纪问题进行立案审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