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抢险救援有奇兵

2017-08-14 07:18:3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上接01版)

直升机小心翼翼一点一点下降,30分钟后,在与机身差不多大小的地面成功着陆

10日上午,刚做完直升机例行检查,指挥部来命令了:有群众被困在日则保护站,但地形狭窄,前来支援的西部战区某陆航旅直升机太大,降不下去,西林凤腾的直升机小些,试试看能不能着陆。

12时,两架直升机升空,带着专业救援人员和大家的希望,一前一后向群众被困地飞去。

“小松鼠”灵活地飞进日则沟,现场情况比想象的糟糕:山高、沟深,枝叶茂密,山体、道路损毁严重,几乎找不到一处完整的平地。

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寻找着陆点,但这并不容易。不断有山体垮塌,扬起巨大灰尘,遮挡住视线;沟谷里刮起风,把直升机吹得晃动;这里又是高海拔地区,对发动机的损率更大。

“必须尽快找到降落点。”飞在前面的曾宏机组专心查看,终于发现一处相对完整的公路面,但点位狭小。曾宏稳稳地操纵着直升机,一点一点下降,终于,顺利着陆!

2名头有血迹的群众被救援官兵扶上直升机,曾宏起飞,何伟机组又下降。这样,两架直升机来回穿梭,将被困群众和救援官兵运往安全地带。由于降落点和机身差不多大,每次都要耗费半小时。

掌舵的曾宏、何伟告诉记者,在他们5年2000多小时的飞行经历中,这次降落的难度最大,比公司日常任何一次野外降落更难。不过,好在“平时练得多”,没把握“我也不敢降下去”。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直升机飞上天

连续3天救援后,8月12日,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在彭布待命。这时,他们的故事已广为传播,不时有亲朋好友来电关心,并给他们点赞。

曾宏的父母看到新闻,才知道儿子去了灾区参加救援,又担心又自豪。曾宏说,等以后老了,要给自己评人生中十大难忘事件,这一定是其中之一。

何伟酷爱飞行,当年因为低度近视没能入选空军。5年前,西林凤腾通航招募飞行员,他辞了工作报考,应聘后学习开飞机,终于实现蓝天梦。电话里,3岁的儿子喊着“爸爸好厉害”,何伟的眼睛有点潮:等孩子长大了,慢慢给他讲这些难忘的事。

徐铁楠一直记得,第一个被救上直升机的群众说:“我本来都绝望了,直到你们降下来。”

“我躺躺。”年龄最小的陈刘俊夫倒在只有10厘米宽的滑橇上,瞬间就没了声音:一会工夫他已睡着了。

这些天,坐镇大后方的林孝波一直和一线保持着联系,用丰富的飞行经验提点他们。“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参与救援,但却是最有意义的一次。”他说。以前企业的直升机主要是航拍、航测、运送人员和物资,这次是参与到人员营救中。

林孝波还有两个身份:中国通航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省通用航空协会会长。他说,这次的成功救援让通航企业更有信心,大家能够在应急救援中做得更多、更好。“希望,能有更多的直升机飞上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