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扶贫攻坚始终“在路上”(3)

2017-08-13 08:22:19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对此,陈丙福很有信心。他说:“我们北流水村的贫困户除9户由农村低保兜底外,其余的贫困户都实现了脱贫,人均纯收入都达到了4000多元。村里现在也有集体收入了,过两年村里和村民的收入会更高。”

陈丙福的信心来自于村里扶贫的几个“造血”项目:1100亩的苹果生产示范园、400亩近4万株的大榛子,还有即将开发的优质矿泉水项目。

这些项目,资金多来自于扶贫多个部门领域的投入。大榛子项目创意源于村中原第一书记,村里去外地考察、学习技术启动。贫困户既可以从这些项目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还可以打工挣钱,收入明显增加。

发生变化的还有村集体组织的运转情况。以往村两委班子只有村支书的工资有保障,会计等人的工资发不下来,虽然不至于影响工作,但村集体每年有了十几万的收入后,村两委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有了一定保障,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郑继光认为:“原来村民守着很多资源,却没有利用好。要实现稳定脱贫,关键在于产业扶贫。通过扶贫工作,我们把适合的产业项目帮扶到这个村,增加其‘造血’功能,村民增收就能可持续。但我们也要求不能为了开发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北流水村的矿泉水就设置了开采限额。”

此外,当地还很早开始实施了“N+1”金融扶贫,既解决了有发展意愿贫困户资金短缺的难题,又可以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西里镇苗庄村党员江照福与贫困户江秀利结对,江照福为其担保,从互助社借款2万元,帮助江秀利发展水果贩运,年内实现增收6000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