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驻村第一书记高超的“绣花功”

2017-08-12 06:07:2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东庄不穷,我不来;东庄不富,我不走。”说这话的是浑源县王庄堡镇东庄村的第一书记高超。

东庄村是晋北地区一个典型的贫困山村。依山而建的村子房屋老旧,常年居住的村民耕种着300多亩山坡地。“靠地打粮,打不多;靠天吃饭,吃不香。”一度时期,村里的年轻人举家外出打工,在村的居民只有35户、87口人,平均年龄55岁。

土地贫瘠没资源,生态脆弱没环境,招商引资没人气。要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驻村第一书记高超的到来,却让这个深度贫困村一天天发生着变化。

危房改造、自来水入户、道路硬化、种植核桃树、发展养殖业、兴办手工作坊,高超的一系列“绣花功夫”,硬是让这个全县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

带着感情来,怀着真情驻,第一书记不当村长当村民

2015年6月,浑源县号召机关干部驻村扶贫,县政府办35岁的高超报了名。当时,他工作突出、受单位领导赏识、工作岗位同事羡慕,在他做出这一决定后,很多人认为他不明智。“放着与县领导一起工作的岗位不干,去当贫困村的第一书记,纯属是自己找罪受。”别人的议论、家人的劝解,最终也没有改变他驻村扶贫的决心。而且在找领导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的要求是去离城最远、条件最差的村子。领导问他为什么?他一句话:“扶真贫、真扶贫。”

本着这样的想法,两个月后,他来到了东庄村。开着私家车,车里放着被褥和衣服,后备厢里是自己带来的锅碗瓢盆。“这后生是真要在这里过日子呀?”“县里的年轻人,他新鲜不了多久就走了。”村党支部书记靳文柱和几个老党员对他的怀疑和看法,加上其他村民异样的眼光,表现出对他的不信任。起初,也让这个阳光、时尚的年轻人有些不自在。

“要改变村民的看法,就要先改变自己。融入不到群众中,就干不成营生。”刚开始驻村,他没有住村委会的办公室,而是选择了旧学校的破房,自己修补自己住;为了与村民好沟通,他穿起了旧衣服,学会了与村里的老汉们一起抽烟、喝酒,习惯了与妇女、老人们一起聊家常。驻村不到两个月,他几乎尝遍了每一户村民的土豆烩酸菜,他在宿舍里自己炒菜做饭,经常邀请村里的五保户、老党员来吃饭;他把自己的手机号印在名片的最显眼处,村民出村进城办事走亲戚,他就开着私家车免费接送;连续两年的正月初二,他在挨家挨户拜完年后,组织村民一起吃团圆饭。“他与群众打成一片,我们的村组织凝聚力也强了。”靳文柱如是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