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古代打仗,安营扎寨是“技术活”

2017-08-12 04:52:19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古时候安营扎寨,原来是这样子的。

在电视连续剧《少年杨家将》中有很多营寨的镜头,营寨大多是用砍伐的树木建成的,规模有大有小,难道古代打仗都是这么安营扎寨的吗?

史料记载,古代部队的营寨是按照部队建制安排的,同一部队的营寨在一起,不同部队的营寨是分开的。

两个部队之间相互驰援的情况是可能出现的,按照明朝的编制,总兵级别为比较常见的扎营单位,但如果最高军事主官级别低于总兵,也可以单独扎营。

举一些例子,或许就更明白了。

公元前158年,汉文帝任命皇族刘礼为将军,驻军壩上;任命祝余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这3支部队都用来防备匈奴,距离大约在40里左右。3人级别相当,所以营寨规模是一样的。

在镇压太平天国时,钦差大臣向荣率军在孝陵卫、紫金山一带扎营。另—钦差大臣琦善也率军至江北浦口、扬州一带扎营。清军江南、江北大营遥相呼应,对天京形成合击之势。这两人都是一品大臣,其扎寨的情形也大抵相同。

根据古代有关兵书记载,扎营分为前后左中右五营,各营之间安排道路,设立明显的标志指示方向,各营士兵未经主官允许,不得擅自走动,所有外出的士兵必须有统一发放的证件。

由此可见,扎营是以作战编制为单位的,有战略上的安排,也有战术上的要求。

营寨扎得好,胜利就有了把握。因为营寨一般会存有整个军队的补给。比如粮食、帐篷、棉被棉衣、干净的水、兵器等等。袭击敌军营寨,可以先设法破坏敌军补给,使得敌军挨饿受冻,失去战斗力。另外,后方被袭击,也可以动摇敌军军心,不能团结一致。营寨既然是整个军队存放补给的重要地区,同时又是整个大军驻扎的地方,自然是重中之重,所有的敌军战斗力都会聚集在此,所以要想突袭营寨,当然要等到大军出动,这时是营寨看守最弱的时候。

营寨是大本营,所以打仗时,家是不能忽略的。看来,安营扎寨真是个“技术活”,作战双方都不能掉以轻心。

本报记者 郭志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