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借助机器人施行帕金森病精准手术,让震颤的世界归于平静冠心病病人动态系统将形成个性化方案,治疗更有效 医疗技术创新贵在治疗疑难重症(2)

2017-08-11 10:13:3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研究型医院就是要适应大众疾病谱变化,创新诊疗思维和方法。医生要把每一个病例都变成临床研究的对象,总结好的治疗方法,创新医疗技术,进一步造福病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教授韩雅玲认为。

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的吃药剂量是难题吃少了可能脑血栓,吃多了可能脑出血两万多个病例在动态跟踪中最终形成抗血小板个性化治疗方案

没有一种疾病是只有一种药物可以解决的,一定会走向个性化的层面。在韩雅玲看来,精准医学包括疾病的诊断、分类和个性化的治疗。“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近10年都是不断上升的。作为医学工作者就是要用智慧和经验,动脑筋深入分析,把治疗策略想方设法再创新一下,让病人得到更多的有效治疗。”

记者了解到,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建立了中国冠心病病人抗血小板治疗注册登记系统,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

韩雅玲介绍说,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需要服用药物,但是服用剂量是个问题,吃少了会出现脑血栓,吃多了又可能脑出血,眼下还没有特别的方法来检测。“从‘十二五’期间建立冠心病病人抗血小板治疗注册登记系统开始,这个动态系统已经纳入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107家医院,入选1.4万多个病例,现在已完成两年随访。我们将持续随访5年,看看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对病人产生的结果,这个工作量很大,医学价值也很大,患者很受益。”

记者了解到,韩雅玲团队将在两万多个病例中,分解出高危、中危、低危三个层次,最终形成抗血小板个体化的方案,力争“十三五”期间把这个模型全部建成。

目前,韩雅玲团队正和广东团队合作,准备通过手机APP的方法做个1万名抗栓病人的动态管理系统,每个病人手里的APP和医生之间是互动的,可以随时对话。

“通过这种互动可以及时对病人术后的情况做出调整,解决病人术后管理难的问题,最后形成一个对冠心病抗栓病人更加个性化、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韩雅玲说。

在韩雅玲眼里,随着大众疾病谱的变化,医学创新的项目还有许多,比如,血管功能标准和新型标志物标准的建立,胶囊内镜机器人对胃肠部进行筛查的方法等,通过临床研究可以形成一个评价标准,解决病人风险控制难的问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