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在车间写代码的“IT男”

2017-08-11 10:01:1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光盐是阿里云一名算法程序员的“花名”。在很多人印象里,像他这种“搞IT的”,本该终日枯坐在办公室的格子间。但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深入生产环节,“身临其境”地发挥作用的大背景下,一些类似光盐这样的从业者选择了走进工厂车间,在车间里面写代码,为工厂装上数据大脑。

“我们对制造业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客户又都有非常丰富的技术积累,他们希望通过数据算法实现数据化控制、升级生产线或者预测设备故障。我们必须走到工厂里去,向师傅请教工业制造的流程、规则。”光盐说。

光伏、橡胶、风电……从去年到现在,光盐和团队已经陆续跑了30多家不同行业的工厂,为的就是研究车间里繁琐的数据,为企业提供算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用数据改造工业流程,这样的成功案例比较少,国内几乎没有,也就是说,基本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光盐说,没有清晰的方案、清晰的模板,这是一次“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而整个过程,他所坚信的只有一点:数据。

光盐的第一个项目,是与江苏一家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合作。对方要求他关注生产环节中的业务流程、关键业务点和关键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搭建模型,定位出哪些节点对工厂提升良品率来说更有意义。

光盐说,这家企业的工厂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每一家他都去过,花了差不多1个月的时间近距离观察工业生产流程,与工艺人员、设备人员交流,一有灵感,就在各种看起来“格格不入”的地方敲起键盘。

从宏观理解到聚焦具体环节、具体事物,要结合数据去判断的问题也不断深入。在光盐看来,所有问题量化、抽象后都是数学问题,工程师必须提供合理的决策,这个决策在逻辑上不能有瑕疵。他说,数据的价值在于还原真相而非观点,而所有交流得到的“碎片”,最终拼出的图,必须是基于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现在,阿里云同这家企业的合作,已经从切片环节深入到整条光伏生产产业链。

“一战成名”后,制造企业要求进行智能化改造的订单如雪片一般飞来,这也催促光盐的团队不断成长。他告诉记者,现在,团队里的算法工程师就有十几个,而他们已经手握几十个标杆项目,分布在各个行业。

在车间写代码,对光盐来说是不同的体验。“以前只能用经验去判断的事情,现在可以通过数据获取,从数据角度去描述和判断一个部件是否在正常状态下运行。”他说,这件事带给他很多成就感。

他说,未来,工业一定会是大数据、云计算应用的主要市场,布局这一领域,将是最重要的机会点。在他的设想中,自动传感器的安装将成为ET工业大脑实现流程监控的助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