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谁“偷走”了“台湾郎”的魅力?

2017-08-11 04:28:4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台湾街头电线杆上贴着的婚姻中介外籍配偶广告。

(资料照片)

“越南新娘”近年在中国大陆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在台湾却有慢慢降温的趋势。有台湾媒体观察指出,“台湾郎”跨境联姻的高峰期已过,外籍配偶来台人数在逐年减少。是谁“偷走”了“台湾郎”的魅力呢?

曾经盛极一时:1/3新娘漂洋过海而来

“台湾郎”也不是一直这么“开放”,跨境婚姻的热潮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是一个由岛内经济发展衍生出的社会现象。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台湾经济开始高速发展,但至80年代中期开始遇到瓶颈,发展所依恃的劳动密集型、高消耗、高污染工业,随着岛内平均工资的上涨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崛起而成为夕阳工业。

此时,拥有低廉劳工与强烈外资需求的东南亚地区,成为台湾夕阳工业开拓“第二春”的理想之地。1990年,台湾资金开始外流,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成为台湾投资的新宠。随着交流日渐频繁,台湾男子娶外籍配偶的趋势也逐渐升高。

这些外娶的“台湾郎”主要是以农、渔业为主的乡村男子。工业发展使得大多数农渔子弟纷纷涌向大都市,他们在社会和经济权利上处于弱势,台湾本地女性不愿下嫁,婚姻大事成为问题。尤其在汉人社会中,长辈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许多在台湾讨不到媳妇的“台湾郎”父母,成为积极帮儿子凑成跨境婚姻的“推手”。

这些外籍配偶以华人或华人与泰、印、越等人通婚后的子女为主,因为彼此在语言、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较小。比如,台湾福佬人(早期从福建迁移到台湾的汉族人,讲闽南话)比较倾向娶越南籍女性,外省人比较倾向娶中国大陆女性,而客家人比较倾向娶印度尼西亚籍华裔女性,因为越南的华人华侨主要来自福建,而客家人是印度尼西亚华人主流。

跨境婚姻的最高峰出现在2003年,其占总结婚对数比例高达31.86%,即平均每3对婚姻中有1对是跨境联姻。截至2016年,台湾社会已有40余万名外籍和大陆配偶。

如今热度减退:从“我挑人”变成“人挑我”

为遏制境外新娘假借结婚赴台移居,台当局先后出台大陆和外籍配偶面谈制度,从2004年开始,跨境婚姻数字开始下降。根据台湾“内政部”的统计数据,外国人、大陆人嫁娶台湾人的比例连续10年逐年降低,2015年跨境婚姻占比已降至12.9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