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京牌”名药谱写北京沧州“双城记”(2)

2017-08-11 04:24:2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主打产品陆续转移

除了承接中药提取环节,化学原料药的生产也将成为北陆药业沧州工厂的重头戏。

“我手里拿的这瓶注射液是国内第一个研制成功的核磁共振对比剂,已经安全应用1000万例以上,年收入近2亿元。”在“市民对话一把手 砥砺奋进的北京”系列访谈节目中,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展示的一款对比剂药品,就是由北陆药业生产的。

面对肿瘤等疾病,核磁共振增强检查有助于医生更清晰地观察病灶,这就是对比剂的作用。但此前由于进口药品价格高昂,普通百姓很难承受。随着北陆药业的对比剂产品上市,更多的患者通过检查获得精确诊断,也一度倒逼进口药品“砍掉”一半价格。直到今天,这款对比剂依然是北陆药业的拳头产品。

“药企部分生产环节从北京迁往河北,不是撤离,而是升级。”北陆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的对比剂原料药生产环节将全部迁往沧州,二期工程预计明年6月竣工并申请认证,三期工程也正在部署当中。今后,沧州将成为原料药生产和研发高端原料药的中试基地,与北京的研发中心、制剂生产基地相互配合,为企业产业链的完善与后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异地监管,保留“北京身份”的药品监管创新模式,也给很多迁至沧州渤海新区的北京药企吃下一颗“定心丸”,在沧州设厂更让北京企业尝到不少甜头。

在北京春风药业公司沧州生产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渤海新区建设生产,建设成本和生产成本都比北京少许多。“比如生产中使用蒸汽,在北京每立方米需要600多元,沧州渤海新区则是集中供应,每立方米仅需160元。”园区专门建设的一体化的废水、废气、废料处理设施,也在污染源头上减量控制,相关环保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全国最高标准。

药企共享硬件资源

研发在北京,生产却在河北沧州。扎根当地的医药产业园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企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良好模式。

据了解,经过两年的发展,沧州医药产业园区已签约的京津冀地区超亿元医药项目达到86个,签约项目总投资279亿元。其中,北京企业53家,包括上市公司7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目前6家已竣工,5家获发药品生产许可证。

如今,在京津冀三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正在国家授权试点中,产品注册与生产许可不再捆绑。也就是说,以前不具备相应生产资质的研发机构、科研人员等,可以通过合作或委托生产的方式获得药品上市许可,这也为药企在京津冀的布局提供了更多可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