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当天气预报遇到新媒体(2)

2017-08-10 10:45:35    华龙网  参与评论()人

正是因为不断发布这种服务性、实用性强的信息,“@河北天气”很快积累了118万的粉丝。

天气预报员需要非常专业的气象知识,所以,在这个团队背后,还有一个由6位专家组成的专业解读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平时在各种“天气预报”产品中看到的穿衣、洗车指数,就是他们分析出来的。“这些指数是根据各地具体的温湿度、降水量数据得出的,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数据代入,利用数据统计得出相应的指数。”

“比如,网友会给出一个具体的地址,问一两个小时后的天气变化。我这里收到‘小北北’转来的提问后,会马上根据雷达回波、卫星云图等后台支撑来分析判断,拿不太准的会去请教首席专家。”解读团队中的刘华悦告诉记者,目前,1-2小时的短时预报准确度相对较高,所以这种个性服务非常受网友欢迎。

有时,一些气象爱好者也会在互动中提出一些比较专业的问题,比如积雨云是如何形成的,这对于科班出身的解读专家自然不在话下。“小北北”们也就会根据天气,实时科普。

“帮助他们发布这些有用的、有趣的信息,不知不觉间,工作也变得好玩起来。”刘华悦说。

文/记者 白 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