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中国电影新“战狼”何以跑赢国际影市(2)

2017-08-10 08:35:1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战狼2》的视野,从《湄公河行动》所在的东南亚背景拓展到了非洲乃至全球,表现人物触及非洲反政府武装和欧洲的白人雇佣军,片中演员黄、黑、白等肤色人群齐全。这样的电影视域对于中国电影的开拓性意义是巨大的。正在上映的电影《我是马布里》也一样,在《北京人在纽约》问世20年后,该片表现“纽约人在北京”,纽约人、NBA明星马布里加盟“北京队”,并在北京创造人生的辉煌。

我们时常在抱怨中国电影的目标观影群狭窄,缺乏像好莱坞一样的国际和人类视野时,扔下一句“好莱坞是为全球观众拍片的”。但是,《战狼2》已经初步具备这种视野,如此视域的影片在国外也会有观众——该片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上座爆满,超越诺兰新作《敦刻尔克》而成为全球周末票房冠军即是一个例证,因为全世界都关心非洲的连天战火及贫穷、外国侨民如何生活和撤退及其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人权人性状况。《战狼2》将题材触角伸向遥远的非洲,说明中国的利益和国民安全已经牵涉全球范围,这是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必然带来的国际效应,它也吻合中国人对于当今国家形象的预期以及世界对于中国的认知。因此,《战狼2》的意义也就不局限于电影,而是扩展到了中国社会,它提供了一个中国的现时地理图谱,在此一范畴打开中国人的情感逻辑空间。

人心同频共振,电影有意识为国家情感代言

更为重要的是,《战狼2》击中了中国人柔软的心。该片的国际视域,使得故事被设置在国际比较的坐标系中,更深刻和有效地碰及观众对于国家以及自我认同的底线或高度,尤其对于当下中国来说,是内外认知都需要重新调适的时候,《战狼2》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这样一种趋势,与中国观众的国家认同“心有戚戚焉”。这也是该片深受影市青睐的深层次原因。《战狼2》让人认识到一部影片如要成功,必须与社会文化心理形成强烈的同频度或者共振度,将其潜在情绪乃至集体有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混合情绪深度地挖掘、强化和宣泻出来,从而成为时代精神的发现者、塑形者和歌颂者。《战狼2》带来一个启示:必须研究时代和观众的心理,如果能成功为国家情感代言,一部电影将会战无不胜。

《战狼2》借助于妙佳的题材,将这种代言进行到底。剧中情节从横向而论,当其他国家放弃撤侨,片中女主角、中美混血女医生求助美国使馆遭“闭馆”回复时,中国却派出军舰,“一个都不能少”地“大撤侨”,且相助搭载其他国家的公民安全转移,让中国军舰成为了各国避难民众的“诺亚方舟”。《战狼2》尤其强化了中非“老朋友”的关系,写到两对中非“父女”“父子”情深谊长,冷锋第一次营救的中国人陈博士,带出了其“女”非洲小姑娘;第二次营救对象则完全是非洲人、他干儿子的非洲胖妈妈。在此,中国的强大、中国人的仁爱和人性,已呈现出具有国际认同度的刻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