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长河边的御码头

2017-08-10 08:25:51    华龙网  参与评论()人

紫竹院湖与长河相通,这种湖泊是藏坞换船的理想水域。紫竹院湖又邻近广源闸,特殊的地理位置正好为皇室出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皇帝乘船出游,史书早有记载,如记述元代历史的《析津志》中载:“肃清门广源闸别港,有英宗、文宗二帝龙舟。”

《燕石集》也载:

“英宗、文宗两朝御舟,藏广源闸别港。”

元史卷一百八十五《蓋苗传》也载有:

“文宗幸护国仁王寺,遂泛舟玉泉。”

在当时,紫竹院又被称作“别港”。自元朝起,帝后乘龙舟出游西郊时,都要在“别港”过闸换船。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崇庆皇太后庆祝六十大寿,修缮了清漪园,将瓮山改为万寿山,西湖改名昆明湖。当时皇帝和太后到清漪园游幸都是沿长河坐船前往,太后在倚虹堂弃辇登舟,到了广源闸由于水位有高差,船不能通过需要换船,所以要在广源闸东侧的紫竹院行宫码头下船,在行宫休息,或到紫竹禅院进香,然后乘轿辇到广源闸西侧万寿寺码头登船继续前往清漪园。

为了使太后的生日庆典更加完美,所以在长河两岸也是大兴土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修建紫竹院行宫。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政府专门设立“长河工程处”,全面规划并完成清挖河底、局部拓展河道、整修泊岸、修建行宫和码头等工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内务府奏案》中记载行宫修建规模和银两来源:具体工程有“小白石桥开挖湖泡一处,新建抱厦正殿一座,计四间房,方亭一座,六角亭一座,游廊六间,平桥一座,码头一座,船坞一座计十八间,平桥一座”。总计有三处湖泡,房屋75间,6座亭,37间游廊,4座平桥,2座码头和一座船坞。工程款来自各地进贡的银两,其中“两淮银二十五万两、两浙银五万两、广东银三万两、福建银三万两,以上各处通共恭进银三十六万两”,其中“长春桥至小白石桥湖泡等处用银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六两九钱一分”。长河两岸行宫大规模的整修每隔十年左右进行一次,贯穿整个乾隆朝,可见当时朝廷对包括紫竹院行宫在内的长河两岸的重视。

乾隆朝期间关于紫竹院行宫的记载除上述文字描述外,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一份更为珍贵的纪实绘画长卷《崇庆太后万寿庆典图》。《崇庆太后万寿庆典图》共有四卷,每卷卷首有乾隆皇帝的题名。第一卷题“嵩呼介景”,自万寿山东宫门外绘至昆明湖南长河麦庄桥东;第二卷题“川至迎长”,自长河畔万寿寺起,绘至高梁桥止;第三卷题“康衢骈庆”,绘西直门至西安门沿途场景;第四卷题“兰殿延禧”,绘自西安门至紫禁城内寿安宫的场景。清代,帝后万寿数次举行全国性庆典活动,其中康熙皇帝六旬,崇庆皇太后六旬、七旬、八旬万寿,乾隆皇帝八旬万寿,嘉庆皇帝六旬万寿及慈禧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最为盛大。庆典盛况除正史如《清会典》、《清史稿》等载录,往往有专书甚至图绘长卷进行记录。以崇庆皇太后六旬万寿盛典记载最为详细。崇庆皇太后六旬万寿盛典之点景,据亲历大臣赵翼《檐曝杂记》所载: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侲童妙伎,歌扇舞衫,后部未歇,前部已迎,左顾方惊,右盼复眩,游者如入蓬莱仙岛,在琼楼玉宇中,听霓裳曲,观羽衣舞也……崇庆皇太后六旬万寿盛典之隆,铺张靡费之度,窥一斑而知全豹。

与紫竹院行宫有关的部分是第二卷“川至迎长”,从长河畔万寿寺起,绘至高梁桥止。图中所绘长河流经紫竹院全长为1.3公里,涵盖了长河两岸的风光18.6公顷。今天的紫竹院公园面积为45.73公顷,图中真实地再现了1751年时紫竹院近40%的风貌,图中所绘制的亭、桥等在内务府奏案中也都有一一记载,紫竹院行宫的这段历史图文并茂地记录于历史长河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