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消失的集体宿舍能否回潮?(2)

2017-08-10 08:18:19    华龙网  参与评论()人

此前的11年,他都在附近租几套房,给员工提供宿舍。可群租整治启动,要求企业就算提供住宅作为宿舍也要遵守人均居住最低面积等多项约定。

“算了算,还是给每个员工再加500块钱工资更合适。”他说。

整个洋桥区域最便宜的房子出现在海户西里,一套不到50平方米、半地下室的两室一厅,月租金是3500元。按照群租房的认定标准,如果租一套两居室,最多只能住6个人,平均每个员工的住宿成本为583元。

网上的“集体宿舍”,大多也是打擦边球。赶集网上,一套位于海淀区水磨社区、总面积达到200平方米的“集体宿舍”,月租金达到2.2万元,可以供30到40人集体住宿。

但从图片展示信息显示,这里是一片平房。仔细搜索后记者还发现,更多的转租集体宿舍其实就建在厂房、库房之中。而从外观、所处位置看,其中很多都是违法建设。

“如果刚租了就被拆掉,那还不够和房东打官司的。”龚老板说。

低成本背后不仅是怀旧

近日,一条“怀念宿舍”的推送在网上走红。在这个时间点,为何会有人开始怀念宿舍?

对于租客来说,宿舍象征着稳定;而对一些想提供宿舍的企业和单位负责人来说,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更宽松的宿舍标准无疑意味着更低的成本。

其实,“住宅”和“宿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由于北京宿舍标准缺位,不少企业将自有办公楼、厂房、仓库违规改建成宿舍。

目前,北京对住宅群租的认定是同一居室内居住两个非同一家庭人士及以上、有打隔断行为、人均面积低于5平方米等;而从去年6月全国开始执行的宿舍建筑设计规范中,只有同一间房内“不宜超过16人”的规定,人均使用面积最低可以降到4平方米。

北京新供应的土地中,也没有宿舍用地这样的选项,导致集体宿舍这种居住形式在校园之外越来越少。

考虑到职工的现实需求,一些企业正在利用北京相关政策,建设豪华版的“集体宿舍”。

从推广公租房起,本市也开始引导企业和园区利用自有用地新建和改建租赁房,供员工使用。如北汽在顺义的青年公寓,基本两人住一套,主要供研发基地的单身员工居住,还设有咖啡厅、健身房、乒乓球室等公共空间。北京部分产业园区也有配套的人才公寓。

但记者了解到,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设租赁房,还仅限于国企。其他企业如果想用自身的库房、工厂甚至仅是库房和工厂用地改建新建宿舍或者租赁房,都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集中的产业园区,企业承担起职住平衡的责任为员工提供住房,有利于职住平衡 。”一位房地产从业人士说,这是个好趋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