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昔日跳龙门 今朝凤还巢(2)

2017-08-10 05:32:3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近两年,各项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让许松林收获了种田的实惠,但他深深感到“有机农业的成长,最困难在初创期,要从萌芽阶段获得更多阳光雨露的滋润”。

虽然困难不少,但许松林对有机农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他相信,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就在这里。38岁离开百事回乡创业,两年的奋斗让不惑之年的他多了些淡定与从容,“有机农业瞄准的是高端市场,我始终相信,大家都会喜欢高品质的农产品,我们要真正打造自己的绿色品牌,走品质发展之路”。

昔日“鲤鱼跳龙门”,如今“春暖凤还巢”。从白领到农民,许松林跨越的不仅仅是两个行业,更跨越了从城市到乡村的藩篱。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超过700万人,他们不仅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也对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想让每个来到我们边洲村的人,吃到的每棵菜都是有机菜,每粒米都是有机米。”谈起未来,许松林爽朗地笑着说,在稻米的香气中,你可以品味自然淳美的乡村气质,在绿色田野里,你可以回味童年时代的美丽乡愁。

短评

让返乡创业告别水土不服

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就业呈现单向流动趋势,他们纷纷走出农村到大中城市求发展。随着城市环境与资源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农村发展前景的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返乡创业,农民工也开始出现回流。像许松林一样的“新农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投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以独特的方式架起了城乡互动的桥梁,不仅促进了农业发展,也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成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新主体。

要让创业者回得去,留得下,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市场和商机。由于缺少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不少返乡者逐渐发现,创业之路并不平坦,甚至在途中遭遇了“水土不服”。只有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解决好融资难、用地难、缺人才、缺技术等突出问题,才能让这些还巢的“凤凰”拥有良好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在农村留得住、站得稳、干得好。

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不仅消解了“乡愁”,更是让这种“乡愁”转化成了生产力,为破解农村“空心化”提供了新的解决之道。要像当年支持乡镇企业一样支持返乡创业,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让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让农民也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为农业转型和农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本报记者 李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