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烧钱式“超前学习”为何这么火

2017-08-09 07:46:24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在黑龙江哈尔滨,孟先生的儿子今年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从初四开始小孟就一直在补课,粗略估算四年补课费超过50万元;在山东泰安,小学生李星泽穿梭于英语、作文等9个培训班,处于一种高度焦虑疲于奔命的状态;在广东广州,一位母亲在网上晒出孩子一年补课花5万的账单时感叹:“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

其实,他们只是全国各地补课学生大军的一个个缩影。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市场规模已达8000亿元,参训学生规模达到1.37亿人次。

暑假已经过半,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颁布减负令、教师有偿补课禁令,但是家长还是在焦虑情绪作用下让孩子赶场般参加校外培训。

不补课才是新闻?

每个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南师大教育管理与政策系副主任陈红燕曾说,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背景下,家长普遍感到恐慌,因而相互攀比,不计成本,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在狭窄的成长通道中争得优先权。在城市里,孩子不补课才是新闻。即便是那些原本没打算参加培训的家庭也被裹挟进来,不得不为培训埋单,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不能让孩子输在同班同学这条起跑线上”,这句话虽然直白,却是多数家长的“心里话”。

校外培训机构深谙家长心理,一般都敢承诺短期内就能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示范性高中校长向人民网记者表示,参加学科培训的学生因提前学或掌握了一定应试技巧,短时间内考分提高明显,使没有参加学科培训的学生家长倍感压力,产生焦虑、纠结情绪,从而萌发了参加校外培训的意愿。

“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传了几十年的顺口溜,在今天依然有效。与此同时,在中高考加分政策一再“瘦身”的当下,高水平特长生还有降分录取的几率。对于家长主动送孩子参加各类补课班的动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一阵见血地指出:家长的长远焦虑是孩子将来能不能有个好工作,因此步步为营,争取每个阶段都让孩子能够排在同龄人的前列。一位北京的四年级学生家长说得很直白,“给孩子语数外全部都报了班,为孩子花钱赚个好前程,不心疼。”

相较于学校,校外培训机构一般班额较小,并能够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前述高中校长分析说,这样的配置,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校长从家长那里听说,一些学有余力的“学霸”曾主动要求家长送其到校外机构学习感兴趣的拔尖课程,希望快速提高专业水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