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双峰:水利产权改革抗旱立大功

2017-08-09 06:34:4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湖南日报8月8日讯(记者 张福芳 通讯员 戴圣友 陈永鹏)8月7日上午,双峰县井字镇福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2000多亩晚稻在烈日的暴晒下依旧长势良好,一眼望去,郁郁葱葱。“多亏了政府科学合理的蓄水、管水、调水,才使我们井字镇原来的‘天水田’变成了不愁水的良田,我们种植双季稻才有了把握。”虽然已经持续一个多月没有降雨,但该合作社法人代表刘育平心里却很有底气。

刘育平的底气,来自于双峰县近年来推行的农田水利产权改革。自2014年被列为全国100个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以来,双峰县将纳入改革范围的5.7万处农田水利工程全部进行了登记造册,分类定性,确权颁证,县水利局共发放产权证书2.3万本。同时,明确工程产权所有者或经营者是工程的管护主体,乡镇、村均制订了管护公约,所有小型水利工程均明确了专人负责,并签订了管护合同。比如井字镇的7座小型水库,就专门成立了由4人组成的灌区委员会,灌区委员会成员负责水库的修缮、渠道的清淤、蓄水用水的调度等,确保汛时合理蓄水,旱时及时放水。而甘棠镇、走马街镇则采用“协会+公司”模式,委托乡镇用水户协会组建乡镇级水利工程管护专业队伍,承担全镇小型水库的维修、养护、清淤扫障工作,队员的工资按劳计酬,经费来源为水费收缴、政府补助、社会捐助3条途径。

改革极大地释放了“红利”,遇到干旱,农民也不需要为了农田灌溉而“抢水”“偷水”,为水打架,而是在政府的合理调配下,按需用水,合理用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