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 浙江篇】奔小康路上城乡收入落差最小看浙江的均衡发展(2)

2017-08-08 19:11:54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如今,为浙江百姓津津乐道的是,即使身处山村海岛,因为“双下沉、两提升”,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因为城乡居民医保并轨,大病保险全省覆盖,农民看病也可报销,“因病致贫”大大减少。

近年来,浙江还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通过创造平等的制度环境,让进城农民真正落户,共享城市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同时保留他们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场化进程,真正实现人的城市化。

在浙北德清,已没有农民与居民之分。由于“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的实行,德清农民可以大胆地放下山林田地,去城市逐梦未来;因为山林田地、宅基地、房屋等“死权”变“活钱”,他们还拥有了创业创新的资本,去追逐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脚步。更多浙江乡村,已加入这一改革行列。到今年底,全省农村都将完成土地确权登记。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向浙江城乡居民许下一份可以预期的美好,“财富分配更加均衡,中等收入群体日益扩大,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居民收入平均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两以内。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共享,社会保障全面覆盖、更趋公平,社会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城与乡,不再遥望。

一和多

多元化的致富路

盛夏时节,桐庐经济开发区岩桥村地段,海康威视二期项目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当地村民收入仅靠传统农耕畜牧。

2014年6月,海康威视制造基地落户于此,曾经的“荒闲地”变身“聚宝盆”。这个总投资超30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1000亩的全球最具规模的安防监控产品高端制造业基地,正引领桐庐县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也给岩桥村村民带来福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家就业了,原本务农的村民们做起了小生意,卖早点、开小超市、开饭店、出租房屋,在家门口轻轻松松赚钱。

这些年来,农民收入从单一到多元,有赖于浙江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大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力度。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和欠发达地区的投入,探索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的机制。

今年上半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8207元,同比增长8.6%,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为57.8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