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荷花扶贫”火了乡村游

2017-08-08 08:52:3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游人与荷花合影留念本报记者王天定摄

□本报记者李运海

8月6日,范县陈庄镇胡屯村。万亩荷塘,碧叶连天,荷花竞相盛开。

虽然当地气温仍高达36摄氏度,但游人如织,多达2万。有的爬到3米高的观景台上,极目远望,观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美景。有的徜徉在荷塘中的观景小道上,或拍照留影,或弯腰凑近荷花,闻一闻荷花的香味,感受那种“荷花飘香映碧波,万簇花蕊醉游人”的美感。

游人高兴,做生意的小贩们也高兴。卖冰糕的、卖矿泉水的、卖凉皮的等,生意兴隆,摊主虽然热得满脸汗,但都乐呵呵的。

陈庄镇党委书记张洪孟说起种植莲藕发展荷花旅游,连用3个“想不到”。他说:“想不到小荷花会有如此大的魔力,想不到乡村游会这么火,想不到会给农村和农民带来那么大的变化。”

不毛之地荷飘香

胡屯村地处黄河背河洼地,距离黄河两公里,属于盐碱地,曾经是一个寸毛不长的地方。后来农民种红薯和棉花,维持生活。1992年,濮阳市对背河洼地进行土地改良后,胡屯村及周围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51岁的村委主任胡同利说:“种水稻收益也不高,能勉强吃饱饭,村民越过越穷,后来就成了贫困村。”

这块土地到底种什么,才能让群众脱贫致富?胡同利说:“农民在想,乡村干部也在考虑。当时还没有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知道种什么不种什么,应该因地制宜。”

2010年,镇政府组织村干部和种植能手到外地考察、学习半个月。回来的路上,大家就形成了一致意见:种藕。

为什么种藕?胡同利分析说:“一是不缺水,离黄河近,能自流灌溉;二是收益高,一亩地能净挣3000多元。”

于是,以胡屯村为中心,当年全镇种藕3000多亩。胡同利当年种植120亩,他说:“第二年就挣了钱,盖了房子,还买了轿车。”

村民一看种藕挣钱,纷纷改稻种藕,结果2011年陈庄镇种藕规模就超过了一万亩。之后连年增加,到2015年,全镇已种藕4万多亩,藕田也由过去的零碎区块,变成连片种植,形成豫北地区最大的莲藕生产基地,大批贫困农民靠种藕脱贫致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