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书画“郎中”——探访大英博物馆亚洲书画修复室

2017-08-08 04:02:3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负责中国书画的是高级修复员邱锦仙女士,虽然她已经64岁,退休多年,但依然被大英博物馆返聘每周要在这里工作4天。

邱锦仙女士展示修复后的绘画作品。

修复室内非常整洁宽敞,地板上铺着亚洲风格的席子,去工作或拜访,均需拖鞋。

这些数百年的古绢都是邱老师的宝贝,全是她师傅留给她的。用一点少一点,修复古画全靠这些东西。

一名修复师正在聚光灯下修复一本印度的古书。

修复室内配有徕卡的高倍放大镜,便于修复师们修复古画于毫发之间。

修复室内准备的各种不同宣纸,都是从中国和日本采购的。

简单的几样工具让亚洲的古画古书重现当时的精彩。

阳光透过大英博物馆巨大的玻璃穹顶洒落到地面,1656块玻璃片的投影与熙熙攘攘的游客们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动态画卷。穿过画卷中央的博物馆中厅,沿西楼梯下行,通过一道特殊的安检门就来到了神秘的大英博物馆亚洲书画修复室。

这是一栋1834年修建的银行大楼,早年间酷爱敦煌壁画的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捐助了50万英镑将这里改造成全球最好的东方书画修复室。4名工作人员在这间层高超过5米,光照非常充裕的古建筑里负责装裱修复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东方书画。负责中国书画的是高级修复员邱锦仙女士,虽然她已经64岁,退休多年,依然被大英博物馆返聘每周要在这里工作4天。

1972年,在上海老家南汇下乡插队的邱锦仙,与其他29位返城知青一起,被招进上海博物馆。当时21岁的邱锦仙对慢工出细活的修复工作格外感兴趣,主动要求进入裱画室。幸运的她在扬帮师傅徐茂康和苏帮师傅华启明的倾力调教下,很快成为上海博物馆修复古画的中坚力量。1987年,台湾古董商邀请她去伦敦修复一批古画。博物馆拿出了2张破损不堪的古画,其中一张是从火中抢救出来的傅抱石山水。经邱锦仙查验颜料不褪色后,直接用滚烫的开水点在画作表面烫了5次,再用清水漂洗,毛巾吸干,反复五次直至胶水与画面分离。她手中的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画作依然完整无缺。这张完美修复的古画彻底征服了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罗森太太,最终将邱锦仙留在了大英博物馆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