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正确对待“慢就业”现象

2017-08-07 12:03:0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毕业后就一定要立刻就业吗?”、“毕业即失业”、“不就业等于啃老族”、“不工作就是没责任感”,带着疑问与迷惘上路,一些90后、95后毕业生或去贫困地区支教,或去中东地区救援,甚至就回到家乡继续思考探索,同时也将新的疑问抛回社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有没有可能对“慢就业”的学生们多些包容,多些鼓励?(光明网 8月4日)

社会应给予就业观念向“慢就业”转变的空间。随着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冲击,近几年的青年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急于工作也是很正常的。互联网解放了双腿,弹性更大了,空间更广阔,信息更多了,找工作也容易得多。寻找到工作机会并非难事,重点在于毕业后立刻就业的价值观已经过时。空缺年的概念开始流行于年轻一代。这一年他们有的选择去贫困地区支教,有的去帮难民儿童重塑生活,有的选择尝试专业以外的工作,毕业后他们不是为了生计和舆论盲目就业,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尝试更有价值的事业,从而让自己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面对新时代就业、择业形势的变化,年轻人主动适应寻求更优发展,社会理应给他们多一些鼓励,为他们勇敢的抉择点赞。

作为家人,让孩子们更多的空间、时间是明智的选择。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不是盲目从众,毕业后匆忙就业陷入“养家糊口”窠臼之中。社会上这种人很多,但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明确方向的人却很少。每个家庭面对的具体情况可能不同,但如果我们的孩子有 “慢就业”想法,如果条件允许,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能帮助孩子按照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健康发展。找一份工作并不困难,但是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所谓“慢就业”不代表逃避自立成为啃老一族。目前社会青睐综合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这种要求客观上意味着毕业生的现有条件达不到立刻参加工作的标准。空缺年的价值就在于丰富阅历、提升价值的同时明确未来志向,归根结底“慢就业”的归宿是投入到祖国社会建设中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如果打着“慢就业”的幌子,拿父母辛苦积攒多年的积蓄娱乐人生最好的时光,无疑是对“慢就业”概念的污名化。

“慢就业”的现象已经出现,社会的外部作用力应让推进人才供应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人才本身也应形成正确就业观,别拿“慢就业”作为逃避竞争压力的盾牌。(陈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