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创新,叩开乡里人家“财门”——湖南旅游扶贫启示录之二(2)

2017-08-07 10:33:5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发生在凤凰县的创意传奇,同样在张家界市有着生动演绎。2016年8月,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建成试运行。这座“无中生有”的桥梁,创下了最高最长玻璃桥等多项世界纪录,吸引游客慕名而至。

在韶山市,《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实景演出正不断丰富革命圣地的文化内涵。去年,由张艺谋任总导演的“最忆韶山冲”文旅综合体项目正式签约,将加速旅游与文创产业融合,推动景区转型升级。

三大老牌景区,因创新焕发了旅游扶贫的新颜。

2016年,凤凰县实现旅游收入116亿元,带动全县940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2017年元旦假期,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共接待2.7万人次,慈利县预计2018年实现全县脱贫总目标;韶山市2016年接待游客1879万人次,景区附近的平里村去年脱贫摘帽。

营销新平台,旅游扶贫驶入互联网快车道

在“互联网+”时代,旅游扶贫凭借互联网思维与手段不断向外延伸。

炎陵黄桃,不仅搭上了旅游的快车,更是插上了电子商务的翅膀,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没有电商平台,炎陵黄桃会烂在枝头。”炎陵县仙坪村党支部书记罗冬兰感慨。

江华瑶族自治县提出打造“神州瑶都”后,围绕核心景区,与电商、微商联合打造农村淘宝旅游扶贫商城,为贫困户搭建网络销售平台,让其驶上脱贫致富快车道。

向旅游强省迈进的湖南,正面临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旅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远离网络世界的贫困地区来说,创新模式拥抱互联网,成为脱贫的关键。

“运用大数据细分客源市场,实施精准营销、精准脱贫,让这些地方不再穷下去。”2016年3月,省旅发委主任陈献春道出了“互联网+旅游扶贫”的梦想。

在张家界大峡谷,游客只需一台手机,就可登录官网进行实名制预约购票;在新宁县,游客可更加便捷地在网上接受订房、订餐及采购旅游纪念品等远程服务。

“互联网+”大潮下,加快湖南旅游与互联网的创新融合,将为促进旅游“产品多样化、服务便捷化、管理精细化、市场国际化”奠定基础,为加快旅游扶贫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