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与西王母起源”学术研讨会达成重要共识

2017-08-06 22:01:3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8月6日消息(记者雅萍)8月2日至5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华文化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成都市考古研究院、西昌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对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岩画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并进行多场的学术讨论,大家达成几点共识:

  

  图1、“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与西王母起源”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呼图壁举行。

  

  图2、在学术研讨会上,二十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达成共识。

一、新疆呼图壁岩画(刻)是青铜器时代极为宝贵的人类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丝绸之路”天山道典型性的原古宗教文化圣地,是古代欧亚大陆多元文明双向交流的关键性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其背后的神秘图像符号在召唤我们更多地关注新疆地区丰富的多元文化和历史地位。

二、新疆呼图壁岩画(刻)是中国青铜时代规模最大的“巫君(王)合一”崇拜遗迹,保存着相当完整的欧亚大陆太阳神崇拜、双马神崇拜、女神崇拜的文化元素,与中国西南横断山区的青铜枝形器具有相当吻合的文化同源关系,是沟通天山道与西南藏彝走廊古代多元文明交流和族群互动的重要桥梁。

三、新疆呼图壁岩画所展现的集体性、规模性的巫舞形态,是《山海经》等中国古文献及各地考古发现的西王母人物造型的重要文化原型,对中国古代特别是西南地区的西王母信仰观念的变迁具有深远的影响。学术界对新疆呼图壁岩画与西王母起源的关系,应开展更为深入的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四、凸居于昆仑山的西王母形象是考古器物摇钱树上的关键母题,它是西汉以来的中华文明吸纳、融合欧亚文明的成果之一,同时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欧亚草原和边地半月形地带的青铜文明主动融入华夏化进程的缩影。以新疆呼图壁岩画为代表的北方、西北、西南等地区的古廊道为我们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打开了一扇门。

五、新疆呼图壁岩画的多元文化密码尚未完全向世人开启,诸如生殖崇拜母题只是不同时代的岩画主题的部分文化元素,不能代表呼图壁岩画所潜藏的其他更为关键的中西文明交流的意义。社会各界人士应该对如何传承这份人类古文化遗产达成广泛的共识,特别是要做好考古挖掘规划和文化保护规划,从而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新的历史与文化建设的方向。

  

  图3、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地处新疆呼图壁深山里的康家石门子岩画。

关键词:天山学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