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家庭教育不成功 “问题儿童”才沉迷游戏

2017-08-05 10:38:0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最近,电子游戏又成了一个备受批判的“靶子”。一方面,不少家长纷纷谴责电子游戏“害”了他们的孩子,让他们的孩子变得沉迷、孤僻;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也在最新的通知中呼吁,要让孩子在暑假“远离网游、手游”。

过去,电子游戏背负“电子海洛因”的骂名,也遭受过“网魔”之类的抹黑。如今历史重演,游戏再次背上了令孩子堕落的罪名。有人认为,小孩子玩游戏不美好、不自然、不健康,对孩子成长不利。

然而,作为一个按照家长期待一路就读名校,并成长为社会人的“前任孩子”兼“游戏玩家”,我很难同意这样的判断。

记得上小学时,一到假期,最令我激动的事情之一,就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和小伙伴们一起“打游戏”。伴着蝉鸣、酷暑、西瓜和电扇,在燥热而自由的暑假里,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围在我家那台配置落后的台式机前,你一言、我一语地“指导”着轮流上机操作的小伙伴玩《仙剑奇侠传》。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谁能说这样的场景不美好、不自然、不健康呢?孩子与同龄人在玩耍中嬉笑谈天、培养友谊,难道不是最符合他们天性的事吗?

追根溯源,很多因为沉迷游戏而变得孤僻的“问题儿童”,都是不成功的家庭教育的受害者。有些家长从小向孩子灌输“只有学习最重要”的极端价值观,将孩子和娱乐隔离开来。在这种家庭教育中成长的孩子,对各种娱乐都缺乏“免疫力”,一旦接触到网游、手游这类逃避学习的“避风港”,就一发不可收拾;也有一些家长不放心把孩子放出去与同龄人社交,总是把他们牢牢“箍”在自己身边。于是,孩子自然越变越孤僻,把自己封闭在游戏世界的堡垒中。

所以,错的从来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游戏的“打开方式”,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同样的游戏,既有可能让孩子在独自玩耍的过程中变得孤僻,也可能在共同玩耍时成为孩子们友谊的黏合剂。玩游戏放纵无度,可能会让孩子无心学习;玩游戏恰到好处,却可以成为紧张学业的良好调节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电子游戏本来就是当代未成年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堵不如疏,与其逆天性地要求孩子“远离游戏”,不如以更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将玩游戏引导到健康的轨道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