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北部战区空军做好“航空飞镖”保障准备工作

2017-08-04 17:02:15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按计划, “航空飞镖”比赛的靶场开放日活动和第二、第三阶段的比赛将在该师进行,目前,该师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我们将举全师之力,聚全师之智,全力以赴高质量完成赛事保障任务。”正在塔台组织先期进驻部队开展适应性训练的师长成兆锋这样说道。

一专多能,一人多岗,北部战区空军某场站打破行业壁垒培养“全能型”人才,促进战勤保障能力整体跃升——

  

跨界融合,联合保障驶入“快车道”

  环球网军事特约记者 陈飞 刘子恒

盛夏的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驻地某机场上空,参加“航空飞镖-2017”国际军事比赛的参赛部队正在组织适应性训练,多种不同型号的战机陆续返场补充能源,担负赛事保障任务的北部战区空军某场站应急保障演练拉开帷幕。

“电源车接口不匹配!”“加油车供应吃紧!”“飞机需要‘三气’补充!”……随着站长毕良涛一声令下,一支由四站、油料、通信、场务等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联合应急保障分队迅速出动,只见他们技术娴熟、配合默契,快速准确地进行配件调试、油料加注和各类气体补充,以前需要调动多个保障单元、几十个人甩开膀子干的活,应急分队10余名官兵就轻松完成。不到半个小时,数架返场战机再次交替升空。

“跨界融合、精兵高效,这样的联合保障很给力!”刚下飞机,参赛部队的一名飞行员便竖起了大拇指。

毕站长告诉笔者,“航空飞镖”比赛期间,该场站首次进驻轰炸机、直升机、教练机3个机种几十架参赛、表演和其它保障飞机,保障机种多、出动密度大、保障强度高。而该场站刚刚从留守场站升格,近25年未保障过多机种、大场次飞行训练,战勤队伍骨干短缺、技能单一,如何破解保障多元与力量薄弱的难题,对站党委“一班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赛事即战事,保障力就是战斗力。今年年初受领保障任务后,他们就深入剖析多机种、大场次、高强度飞行保障特点,把提升战勤保障人员综合素质作为突破口,确定“一专多能、一人多岗、跨界融合、集约高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联合保障思路,按照“精一门、通两门、会多门”的要求,采取换岗轮训、交叉练兵、以老促新的方式,广泛开展换岗位、换装备、换环境“三换”训练,逐人制定全方位的“练兵套餐”,定期开展“每天一课”、“每周一赛”、“每月一评”岗位练兵活动,组织不同专业人员共同研究技术难题,促进各专业相互渗透、融合互补,掀起练兵热潮。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