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中国道路中国梦:雕刻传统文化的载道之器

2017-08-04 16:11:3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我们用非遗文创复现北京的城门,期待这一座座木雕能作为传统文化的载道之器,成为我们的文化路标,引领一代代华夏子嗣不忘传统文化之根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皇城根儿底下从小玩到大,对那些老城门、老城墙有着深厚的感情。老北京城,凝炼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之美和古都名城气象,一直是老辈人心心念念的梦,也是很多国际友人赞叹羡慕之所。紫檀雕刻是我最擅长的手艺,中国紫檀博物馆的“紫檀雕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能不能用紫檀雕刻艺术复原北京的老城门?20多年前,我开始有了这个大胆的念头。

用紫檀雕刻的艺术形式呈现老北京城的面貌,绝非易事。老城门的一砖一瓦、每一雕花,都镌刻着历史与文化,经年累月,在风雨纷争中任世事雕琢,凝结成独有的家国记忆。瑞典美术史家喜仁龙在《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中曾说,当你渐渐熟悉这座大城市以后,就会觉得这些城墙是最动人心魄的古迹——幅员广阔,沉稳雄劲,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气派。20多年来,我一直多方搜集老城门的图纸和文献资料,遍访专家,反复考证推敲,以取得详细、真实、可靠的数据。直到2010年,我邀请古建专家学者,并组织上百名匠师,正式启动老北京城门的重塑工程。

起步时,由于城门图纸的缺失,我们除了求助政府文物部门的支持,还积极从海内外各种渠道寻找散落的城门照片、高价回购残存资料,自己比对着照片修改图纸,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作为一名已经70多岁的老人,我硬是凭着“磨破膝盖也坚持、不破难题不睡觉”的精神,夜以继日地投入这项工程。6年多的光阴,无数个日日夜夜,我和百多名团队成员一起,以1∶10的大小,将老北京“内九外七”共计16座紫檀及阴沉木制城门全部制作完成。这16座城门没用一根钉子,仅用木建筑的榫卯技术,把大小不过寸许的几百万块零部件严丝合缝对接,还破解并复原了古代城门建设的神秘千斤闸。

去年5月,在中国紫檀博物馆的广场上,16座城门中最大的“正阳门”进行了首展。我们用了8辆大卡车运输、50多人组装,耗费将近12个小时的时间,将这座重达20余吨的正阳门呈现在观众面前。城门的各个部位精准耦合,严丝合缝却又能拆装自如,每一个细节都极尽精巧,形制逼真。令我魂牵梦绕的老北京城,终于从梦境再次走向了现实,城门楼子可攀登、可抚摸、可亲近,更可追忆。展出现场,很多观众和我们一起登上城门,亲身感受到了老北京城的面貌和紫檀艺术的魅力。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