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有参与才有传承

2017-08-04 07:41:4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余如波

胡好玥曾在四川博物院担任过5年小小讲解员,今年18岁的她参加高考,被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录取;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中,已经有4人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向观众展现传统文化的风采……近日有媒体报道,2009年至今,“小小讲解员”制度在成都各大博物馆生根发芽,如今被家长广泛“看好”、报名火爆,更已产生上述“实效”。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引领青少年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更是热点话题。说到底,文化传承的载体、核心是人,而人又会一代代老去、更迭,唯有为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新的受众、爱好者,才有机会产生新的从业者、传承者。

尽管目标十分明确,具体做法却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传统更倾向单向度的灌输,且具体的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因此,除了在老师和长辈的讲述中、在书本和电视上肤浅地体会一些概念,青少年群体对传统文化之美并无太多直观和切身的体会。

还好这些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了更多方式,同时更加注重与接受者的互动,“参与”并“获得”成为热门的关键词。“小小讲解员”制度是一例,它让参与其中的学生、青少年不仅学到相关知识,还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将其传播给更多人。相比过去单向度的文化传承,这样的方式显然更加积极、有效,参与者也更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热心地践行自己的事业。

而在传统戏曲、曲艺等领域,“参与”同样成为流行的传承方式,四川今年下半年便将举办第四届少儿曲艺大赛及第三届中小学生戏曲展演。笔者认为,这样能“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即使小朋友们日后并不会成为专业演员,也可以引导他们成为专业观众,使其文化生活中不乏传统元素。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