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中国年轻学者:巴以宗教冲突背后是社会问题

2017-07-24 14:55:50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耶路撒冷记者 孙伶俐):驻耶路撒冷记者孙伶俐近期在耶路撒冷老城爆发的巴以冲突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过对于在当地生活的普通百姓来说,生活照样继续,只是到老城的外地游客比平时少了很多。对此,来自中国的两名年轻人感触很深,他们是作为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的论文比赛获奖者受邀来以色列访问的。短短十几天的访问,他们有何感想?对于现在爆发的巴以冲突,这些年轻学者又作何评价?

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是以色列的一家非营利的民间学术机构,自2011年起和四川外国语大学联合开展以色列研究项目,每年举行相关的论文竞赛活动,现在参加论文竞赛的中国高校越来越多,有河南大学、云南大学、石河子大学等六、七所高校。2017年是中以建交25周年,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特意邀请了在2016年论文比赛中的两名获奖者来到以色列访问。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范心竹表示,现在欧洲等国的反恐形势很严峻,而以色列在反恐方面独树一帜,于是她就写了一篇关于以色列的反恐机制的论文,没想到论文获了奖能到以色列访问,这让她很开心,“我在学习国际关系的时候比较关注现实的一些状况,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之类的,我认为以色列在国防、反恐方面是非常棒的,应该是值得中国去学习的,有好多先进的地方,比如说他们那些先进的设备、软件之类的东西,还有武器、理念,能很好地防止恐怖分子进入以色列,国家安全这方面做得很好。因为现在在欧洲反恐形势有点糟糕,英国、法国一直遭到恐怖分子的袭击,以色列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如果在这个方面做一些研究的话,我觉得值得在全世界推广,各个国家可以学习一下怎么能很有效地反恐,很有效地保护国家的安全,保护人民的安全。”

在十几天的访问中,范心竹对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农庄基布兹,还有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术都很感兴趣,希望能在更多国家推广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术。而来自西安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的博士生杨玉龙对中东历史有一定的研究,连续两年参加论文竞赛并获奖,这也是他第一次来以色列,“这十多天的旅程一方面是比较辛苦,这是肯定的,但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让我体验到了很多不同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相关情况,更加能够亲身体验中东社会尤其是以色列社会具体是什么样的状态。我能得到亲身的经验,这种实践性的收获和理论性的文章是不一样的。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这是一个现代化与传统并重、宗教与世俗兼重的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以色列宗教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