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黄大年的朋友圈:浓缩纯粹质朴的内心独白

2017-07-17 11:35:06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黄大年(前排中)与学生外出徒步(资料图)

央广网北京7月17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7年1月8日,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强烈反响,大家都为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赤子情怀所感动。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偶然通过他周围人的手机,看到了黄大年的微信。他生前留下的一百多条朋友圈,定格了他在回国7年里的所思所想所感。日常的点点滴滴,是如何浓缩了他纯粹质朴的内心独白,折射着他的爱国情怀?经过当事人的许可,我们选取了部分朋友圈内容。

2013年12月24日晚上9点52分。

“4年前的平安夜,我在同一时刻轻轻的从剑桥彻底归来了。也巧了,此后4年几乎都是一个人异地度过这熟悉了近二十年的夜晚,因为老赶上出差……”

平安夜对于黄大年而言,一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2009年的平安夜,他放弃了在英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踏上了回国的航班。

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任波对黄大年的回国曾经感到不解:“我说大年老师,你为什么在这时候选择回国,而且是回到我们东北这地方?他非常郑重地跟我说,很多人都选择等年老体弱了落叶归根,像我这样的科学家,应该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有价值。”

2016年2月22日晚上11点24分。

“……没人强迫,只是自找,总想干完拉倒,结果没完没了,公事家事总难两全。忽见,正下瑞雪,空气清新,一幅月下银霜自然美景,让人在空旷的停车场上心旷神怡,不忍离去。”

那天刚好是元宵节。当黄大年走出学院大门时,办公楼里早已空无一人,地上是厚厚的白雪,身后是一轮明月。工作到深夜,在归国的7年里,是他的家常便饭。起初,这让楼下看门值夜的师傅们多有抱怨,但后来,他们开始慢慢习惯,并对这个晚归的身影充满敬意。看门师傅庞春江回忆,“黄大年总是比较晚走,都在一两点钟。几乎差不多是三四天一回。见面都打招呼,有时点点头,有时说师傅们好,他走完了之后就告诉师傅们辛苦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