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中国留德学者的奋斗目标: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17-06-28 09:09:13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中国留德国访问学者薛冰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阮佳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奉献。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专心科研,一心报效祖国。比如在今年初因病去世的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教授,就是这样的爱国学者。他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也让身处海外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和青年学子深有感触。在德国作访问学者的薛冰教授,就对此深有感受。

2013年入选洪堡学者的薛冰在德国波茨坦高等可持续研究所从事访问与合作研究至今已经有四个年头了。他说:“黄大年老师的身体力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家国情怀、价值担当和人生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因此,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而这条路,正是黄大年老师等前赴后继的拼搏之路。”

薛冰告诉记者,黄大年说过的一句话令他印象尤其深刻,那就是:“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在他看来,这个精神鞭策着所有海内外的科研人员不断前行、踏实勤奋,努力攀登高峰。

薛冰认为,“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黄大年从“海漂”到“海归”,不仅仅是一个海归个体命运的转折,也是实现中国梦伟大时代进程的一个折射:“作为海归、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们要学习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历史担当精神,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国家新时期改革征程和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唯有如此,人生才能超越小我、成就大我。”

同时还担任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产业生态学科组组长的薛冰,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而除了进行科研工作之外,他还积极推动中德双方在环境、经济、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研究。他表示,身为在德访问学者中的一员,为祖国服务一直是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近年来,在中国驻德使馆支持下,我们通过德中环能中心、留德人才交流协会等各种途径,汇聚优秀的在德留学人才,通过开展春晖计划等,赴青海、宁夏、西藏等地开展学术活动对接,帮助国内科研机构开展与德国的对接、交流与合作。例如,在6月底和7月初,我们将与青海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中德青藏高原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学术国际论坛’,共同关注青藏高原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提高青藏高原的环境管理水平。同时,利用这些平台引荐优秀的留德人才回国工作。”

薛冰说,通过这些努力和具体实践,真正学好黄大年精神、发扬黄大年精神、做到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自己和广大留德学者的目标。所有人都会尽力在服务国家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并且发挥桥梁的作用,促进中德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