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改革开放中的港人港商港资——专访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伍淑清(3)

2017-06-24 15:02:23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记者:刚才您说,没有合同,也没有协议,就握个手,您和您的家族那时为什么会对中国的未来那么有信心?

伍淑清:我爸爸是第三代的华侨。我们老家是广东台山人。1880年代,台山人因为很穷,跑到美国,跑到拉美,跑到莫斯科,很多地方都有台山人。现在起码还有五十多万在外面定居。我爷爷在美国出生、在美国死的。我爸爸在美国出生,两岁回来。我们华侨对家乡感情很重。我爸爸在广州岭南大学。他读书时日本人打来香港,大学搬到韶关。他们那一代觉得没有国家是很痛苦的。华侨对国家概念很重。我们到北京什么关系都没有。爸爸看大公报,经常了解内地发展情况,觉着一个企业应该可以做,第一国家需要,第二国家空白,起码有人做白老鼠,我们有机会就希望为国家做点事情。

记者:香港人对改革开放有很大贡献,您怎么评价这种作用?

伍淑清:1978年开放,我觉得国家从封闭的经济环境变成开放,一定要利用香港,一定要遵循和国际接轨的国际惯例才行。香港这么多年和外国、和西方社会很多接轨,特别是香港用英语为主谈生意。我们充分利用香港优势,变成中文,配合内地朋友、企业,多理解外方怎么投资、有什么保证、有什么法律、有什么会计。

全世界用的会计制度是我们引进去的。80年代内地根本没有会计制度。当时是single entry,我们引进了double entries system,我们引进税务管理,引进了工厂管理、卫生管理、工人打钟卡、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后来很多医院热水炉都来参考香港怎么做。香港角色就是示范单位,把很多可以带进内地的东西做一个示范,再带进去,再改良改造。同时我们也帮助内地同行提高和西方谈判、做生意时的思维逻辑,也培养他们理解全世界通用的会计、法律体制。香港是辅导员,一个窗口、桥梁与纽带。

记者:现在内地发展速度非常快。今天香港还能为内地发展起促进作用吗?

伍淑清:香港现在不是辅导员了,现在是高级教授。90年代北京找我要五个亿现金,我就教他们来香港上市融资。我帮他联系了一笔资金,他们回去联合了若干企业,在香港上市,我们帮着筹了五个亿港币。北京看到香港是很好的融资基地,就投入进来。他们刚来时,我们从怎么谈判、怎么找法律顾问、怎么找会计事务所,一步一步来教他们。所以香港不光是生产基地,更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可以培养高端人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