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宝山采访明星名人的葬礼,这么多年几乎成了记者工作的一部分。送走的大多数都是自己熟知的人,甚至有时候是有过交情的前辈,除了工作也有一份惜别的情感。不过,时间长了,总是在现场遇到一些不和谐的场景。
比如说,正从告别室里擦着眼泪出来的明星,被人“拦住”要签名求合影,有时候被“强行”寒暄。还有一些带着孝的参加了别的葬礼,看见有明星到场,就不顾一起的赶场过来“蹭”合影。刚才在别人葬礼上还哭哭啼啼,现在满脸笑意站在明星身边摆POSE。
昨天上午,唐杰忠先生的告别仪式上,告别厅外,悲伤的人群中,依然穿梭着各种追星的人们,他们拿着手机对着艺术家们的脸就“啪啪”的按快门,然后喜形于色的跟同伴比比看谁拍的好。记者采访时,站在明星身边蹭镜头是最令人生厌的情形。这个特殊的场景,记者不能发火,艺术家们也不好意思当面拒绝。于是,同框中,一边是悲悲切切,一边是喜形于色,难以想象追星者保存着这样的合影啥心情。更有甚者,记者发现有几位明星葬礼的常客。不管是谁去世了,他们都会时不时的出现在现场或者吊唁的队伍中,悲悲戚戚的拿着前几天相关内容的报纸集萃,贴在纸板子上去“送行”。接受记者采访更是他们的兴趣,说的一套套的仿佛写好的台词背的滚瓜烂熟,完全不知是啥心态?
没有人拒绝您喜欢某位艺术家,但是借着人家的葬礼追星总觉得有点不舒服。我相信,这些追星者当中很多人还是热爱刚刚谢世的艺术家的,不然他们也不会大老远的坐地铁乘公交或是翻山越岭的赶来。如果爱他就站在送行的队伍里,静静的走进告别厅,对着逝者的遗体深鞠一躬,算是一种真爱的纪念方式。把这种爱放在心里储存在记忆中,时不时地翻出来回忆一下是不是比那种悲喜同框的感觉要温馨和谐的多。
生离死别的告别时刻,是非常庄严肃穆的场合,人们都是怀着某种难以名状的复杂心情,难过、悲伤、悔恨、遗憾,总之是对逝者难以释怀的怀念。特别对于那些前来送行的明星艺术家们,他们都是逝者生前好友同事,他们此刻的悲痛心情旁人一定难以体会。此刻,在现场,应该没有明星和普通公众的区别,每个人的身份都只是送行者。安静的氛围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让大家安静的送别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或者带给我们无数艺术家享受的老艺术家们,让逝者安息走好。我真的希望,下次在别人的葬礼上,不会再出现闹哄哄的追星族。信报记者 张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