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香港记者丁一鸣、刘志敏):艺术是无国界的,但艺术的形式往往充满了一个民族鲜明丰富的特色,由传统中国民乐组合发展而成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就是一例。在香港这个中西荟萃的地方,香港中乐团始终让“民族的”和“国际的”这两个形容词并行不悖,成为“香港名片”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音乐在世界上发扬光大。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香港记者丁一鸣、刘志敏专访了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阎惠昌先生,由他来讲述这一曲跃动在香港的中乐音符。
阎惠昌出身于中国内地,准确来说,他是文革结束后中国内地第一届科班出身的音乐家之一。他曾经服务于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等地的顶级中乐团,而他与香港的契合正好开始于20年前。回归前一个月,他正式接掌香港中乐团成为首席指挥;紧接着,在1997年6月30日和7月1日,分别以两场中乐演出,标志了那个辞旧迎新的时刻。
阎惠昌:“我觉得我很幸运。在香港回归祖国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我能是其中一个见证人。不是一个站在旁边的见证人,而是参与其中很重要的活动。先是港英政府撤退的仪式,香港中乐团和香港管弦乐团,一中一西,那边演奏西方的经典作品,我们演奏了中国的古曲《将军令》。在7月1号回归祖国之后,我们又举行了一个乐团的重要演出,名字叫做群英谱新篇,谱新篇就是希望我们回归之后、7月1号开始揭开新的一页。”
虽然20年前才开始合作,但阎惠昌和香港中乐团的缘分可以再往前追溯十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担任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期间,阎惠昌以及同一时期内地中乐届的同行们就已经接触、甚至与香港中乐团合作过,香港中乐团的专业性、国际性令他们大受启发。阎惠昌介绍说,当时香港中乐团只排练了一个星期,就将现代民族管弦乐奠基人彭修文先生的改编作品《图画展览会》搬上舞台演出;而且更将“乐季”制度带到了内地中乐同行的眼前。“香港中乐团总监吴大江、作曲家林岳培,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永远种在我们脑海。我、谭盾、很多作曲家,都是从香港中乐团这些作品里面得到了启发,得到了开阔。所以后来不管我去新加坡还是台湾,在民乐人来说,香港中乐团一直是向往去的地方。1997年我担当香港中乐团以后,第一件事就是96年下半年研究香港中乐团所有资料,因为要策划97上任之后我第一个乐季怎么安排节目,那时第一件事就是要研究香港中乐团过去。当我打开香港中乐团所谓“红本”,就是香港中乐团的乐曲曲目登记表,他演奏过的曲目当时序号三千多的时候,我根本不相信我的眼睛,我在中央民族乐团是国家级的乐团,我们的作品各式各样加在一起,在那个年代里面,我相信如果有五百首的话,大家就已经会觉得不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