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科学界的“帽子戏法”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
郑晋鸣 江勇
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凭借着在火炸药领域的杰出贡献,斩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位82岁的院士,继获得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实现了在科学界的“帽子戏法”,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冠王”。
王泽山
“我们小时候上的学校都是日本学校,校长、老师统统都是日本人,学校里只允许说日本话。”王泽山说,日伪政权下,很多孩子都不清楚自己是中国人,但无数中国人的奋起反抗,在王泽山年幼的心中埋下救国图存的种子。
“我们都不想有战争,都希望世界和平,但是没有强大的军事,就相当于没有自己的国门。”带着这样的信念,1954年,年仅19岁的王泽山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那时候一般人都不选陆军,更不选火炸药,但是我必须这样选。”回顾自己最初的选择,王泽山很是满意,火炸药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重要体现,“离开它,常规武器和尖端武器都难以发挥作用”。
20世纪80年代,王泽山率先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难关。90年代,他又成功利用燃料的补偿效应发明出低温感含能材料。这两项发明创新,分别获得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王泽山并没有停下自己的步伐。他发明了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突破了美、英、法、德、意五国科学家曾联合耗费巨资、历时多年也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解决了国际军械领域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并建立和发展了相关理论体系。该项技术也获得了2015年国防技术发明奖特等奖和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在王泽山的团队中,没有“星期几”,也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实验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因为实验需要,王泽山和团队成员一年之中大半时间都在野外靶场,一心一意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