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高考作文40年变迁史:主题不断变化 不变的是时代印记(2)

2017-06-07 14:42:47    大河网  参与评论()人

学生们的思路也完全打开,写作体裁出现了散文,甚至还有考生用文言文、诗歌写作,充分展现出个性。

大时代背景下的高考作文题目,往往有时代印记,但那个印记到底是什么,经历过的人最清楚。

将文章换个人物改写一下

讲述人:老马高考年份:1979年

高考作文题目:将《第二次考试》改写成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陈伊玲的故事》大致内容为:为帮助因台风引起电线起火被烧坏房子的灾民,转业军人陈伊玲带着被累坏的嗓子参加了声乐考试复试。与初试的技惊四座不同,平淡无奇的复试让考官声乐专业苏林教授诧异不已,进而发现陈伊玲“前后不一”的原因的故事。

作为“老三届”的一员,直到今天,老马还记得当年高考时的情景。

“那会儿写作文,不像现在这么麻烦,又是议论文又是说明文的。”老马说,他那年高考时,作文就是将一篇文章换个中心人物改写一下。

虽说听起来这作文挺简单的,也不用自己找角度、立意、起标题了。但在老马的记忆里,作文这个“绊马索”还是拦下了不少考生。

“你想想看,让你改写,还不让自由发挥添加情节,写成读后感吧,还不行。”老马认为,那年的作文题,难就难在题目要求上的“条条框框”。

最后,老马决定,既然是改写成《陈伊玲的故事》,那就把材料里的陈伊玲变成第一人称进行叙事就好了,用陈伊玲的视角,再去讲述这个因助人而“耽误”自己前程的故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了她的作文题目

讲述人:郭女士高考年份:2008年

高考作文题:材料为2008年汶川地震时的一些场景,要求自选角度、文体,进行写作

2008年,那是许多国人都无法忘怀的一年。

那一年,即将成人的郭女士,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我可能这辈子都忘不了,地震来的时候,身处郑州的我,居然也感受到了震感。”

那年夏天,全中国的视线都集中到了西南方那个名叫“汶川”的地方。郭女士说,之所以能对自己高考那年作文题目印象如此深刻,就是因为地震后第一时间“动”起来的中国,每天电视上都是在各方努力下,在废墟中绽放的最美丽的“生命之花”。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贯穿整个2008年夏天的“誓言”,也成了郭女士笔下的高考作文标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