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阳):金融在支持“一带一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介于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之间的开发性金融,其自身的特性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特点相匹配,有望发挥巨大的金融支撑作用。在近日举行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介绍了开发性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情况。
开发性金融有着与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不同的特性,具备矫正市场失灵和避免政府失灵的独特优势,这一特点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金融需求较为契合。因此,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大力开展开发性金融业务,支持相关项目。国开行国际金融局局长梁惠江表示:“发挥开发性金融大额、中长期融资优势,积极支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配合“一带一路”6大国际走廊建设,通过融资支持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轻轨项目、老挝的南欧江梯级开发水电站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地支持合作国基础设施建设。另外我们还支持像白俄罗斯招商局中白商贸物流园等境外合作园区的建设,提升当地工业化水平。”
在近期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中国提出由国家开发银行设立25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主要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一个长期、稳定、风险可控的金融支持。包括三个子专项,即10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专项贷款,10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专项贷款和500亿人民币的金融合作专项贷款。
梁惠江表示,专项贷款实际上是一个资金盘子的概念,具体落实还是要通过单个项目的运作,开发银行将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贷款承诺,“开发银行目前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4万亿人民币,发行的金融债券额超过7.7万亿人民币,应该说这2500亿元专项贷款的资金来源还是有充分保障的,关键在于要选好项目。同时,开发银行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储备了500多个项目,涉及的融资金额超过35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产能合作、能源资源、金融合作、民生等领域,对于这2500亿元人民币专项贷款,约折合360亿美元,因此,专项贷款是有实实在在项目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