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一带一路”需要更多大胆创新与勇敢实践

2017-05-14 17:51:15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各界期待已久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日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由来、4年来取得的成绩,展望了未来的愿景,并提出中国将采取的具体推动政策,尤其是最后一方面,可以说是“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的源头动力。

先来看看习主席提出的具体推动政策:

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本届论坛期间,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同有关国家协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等等,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事实上,数十个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莅临高峰论坛,本身就意味着精神与政策层面的共识基本已经达成。所以,这次峰会是“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的行动阶段的标志。新的行动阶段,会面临各种具体的对接,需要解决实际的难题。

任何经济发展,首先需要融通,也就是钱的到位,才会有下一步的行动。这是必须直面的要害,恐怕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当前正逢全球货币宽松的收尾期,美国、欧元区都逐渐走向货币紧缩、宽松慢慢退出,正是钱越来越紧的时期。

从中方提出的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来看,中方愿意在这个方面发挥推动作用,并且诚意显著。但是,中方凭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沿线国家如此之多,需求如此之广,中方的资金只能算是一个火种,需要更多国家一起来添薪加柴。如何在当前时期,为“一带一路”建设融来更多的资金,需要创新的力量。

一般而言,跨国投资与建设,融资的瓶颈约束之一,是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需要。但很多时候,这种需要只是权宜之计。比如说,中国与某个国家之间的投资贸易,中国提供先进又便宜的机械设备,对方国家需要付出硬通货美元或欧元。于是,购买方会去市场上融资,也就是贷入美元或欧元。这个过程就承担了两个额外成本,一是美欧货币政策收紧的成本,货币收紧自然实际利率会上涨;二是汇率风险成本,各国最终还是要将美元或欧元兑换成本币,才能进入建设的实际行动层面。比如,给工人发工资、从国内购买生产资料,都得换回本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