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坦桑尼亚农民正在查看使用中国水稻技术耕作的稻田。新华社记者 周 密摄
图为来自巴基斯坦的希拉·坎扎达和古拉姆·穆斯塔法·瓦桑与中国导师付东辉在江西农业大学的油菜花试验田里查看实验作物的生长情况。“一带一路”倡议密切了中国与沿线地区的农业交往,人们在日益频繁的接触中相识、相知。 新华社记者 周 密摄
从法国的葡萄园,到澳大利亚的牧场,再到乌克兰的农场……如今,中国农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成为了耀眼的明星,其多样性亦超乎想象。据了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新型农民纷纷走向海外,将沿线国家的土地、水源、空气等优质农业生产要素与中国农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巨大的消费需求与灿烂的农耕文明也沿着“一带一路”加速走向世界。
杂交水稻飘香布隆迪
民以食为天,在很多国家,农业领域的开放总是具有特别的意义。不久前,中国农民承包的一处位于布隆迪布班扎省英博平原的水稻示范田喜获丰收。4个引进试种的水稻品种中,最高的亩产达924公斤,最低的亩产也有648公斤。水稻专家杨华德说,布隆迪目前全国水稻平均亩产约为250公斤,示范田产量最低的品种也是其平均比水平的两倍多。
在丰收现场,布隆迪农牧业部常务秘书斯威林对水稻技术示范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赏。“这么高的产量,必将载入布隆迪农业发展史册,更加坚定我们依靠中国杂交水稻和中国技术发展水稻优势产业的信心。如果我国的水稻产量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布隆迪农民就不缺粮了,生计就有着落了。”他说。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