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中国梦实践者】王淑芳:追星北斗 圆梦交通

2017-05-06 21:51:37    央视网  参与评论()人

王淑芳在交通运输部机房工作。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央视网消息:距离北斗系统建设的第一声发令枪已过去22年,“北斗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并将中国卫星导航事业推向了世界顶峰。王淑芳也将自己22年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北斗”。

她28岁担任北斗设计师,32岁担任主任设计师,既是两代北斗系统方案的论证者,也是4项国家军用标准的执笔者,她的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舍家为国 投身北斗

农村出身的王淑芳,靠借钱读完的大学,毕业后本想尽快挣钱还债,赡养年迈的父母,但一次偶然机会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1994年,北斗工程筹备组到北航招收学生,习惯了自由发展的地方大学生大都不愿去军队,王淑芳却被北斗强军富国的战略意义所吸引。“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两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我国导航系统还处于空白领域。中国一定要搞北斗!”23岁的她放弃了外企工作机会,毅然投身北斗事业,负责北斗用户机研制。

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苦远远超出王淑芳的预料。“刚工作那阵儿,待遇不高,每个月只有三四百元的工资,4个人住在一间宿舍里。办公地点就在招待所,闷热的夏天,只有一个摇头扇在不停地转。”

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坚克难,1997年夏天的夜晚,王淑芳和她的团队见证了第一台北斗用户机的诞生。这意味着北斗系统由理论变成了现实,这一夜注定无眠!

当年,没有人知道北斗成功与否,摸着石头过河,一次次地试验、探索,这背后吃过多少苦,迈过多少坎,只有王淑芳自己知道。她曾经不顾晕机呕吐的不适,下飞机后马上投入工作,为查出一个技术问题,把几万个“0101”二进制码流全部打印出来,逐一比对,逐点排查,直到凌晨三点才把问题归零;曾经为探索一个关键指标的标定方法,试验过十几种技术方案,直到问题得以解决;曾经连续48小时守候在模拟真空罐旁,认真观察记录星地联调的每一个数据,同事们戏称她为“铁姑娘”。

无悔青春 逐梦北斗

一代北斗采用双星定位技术,用户机必须向卫星发射信号才能定位。由于没有经验可借鉴,最初用户机发射功率定为30瓦。这么强的信号对人体有没有害?能不能再降低?带着这些疑问,她带领团队对北斗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一测就是几个小时,为了拿到更准确数据,她连把伞都不敢撑;为测试恶略天气对卫星信号的影响,她在东北连续蹲守一星期,反复测试,反复比较。用户机按军品设计,不怕冻,可测试仪器都是民品,一冻就“罢工”,没办法,她就解开大衣,把测试仪器搂在怀里。

关键词:中国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