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知识人·强国梦】汤晓鸥:“明察秋毫”的源头创新

2017-04-30 14:21:05    光明网  参与评论()人

光明日报深圳4月29日电(记者严圣禾党文婷)利用城市各个角落的摄像头抓拍的人脸图像进行对比,自动识别出罪犯并发出警报;直接输入性别、年龄、服饰颜色等特征属性标签进行搜索,快速查找出所需要的人员信息……这是许多科幻、警匪电影都会出现的情节,而我国的科学家团队正在让这一情节成为现实。

作为人脸识别准确率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率领的团队早在2014年就打败了人眼,让机器学会了“明察秋毫”。去年,汤晓鸥的实验室入选NVIDIA评出的全球人工智能的十大先锋实验室,成为亚洲区唯一入选的实验室。

汤晓鸥人物素描(插图:郭红松/光明图片)

厚积薄发的关键布局

“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的计算机视觉应用尤其会带来直接的影响。”1992年,还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汤晓鸥就开始学习人脸识别的算法,毕业后,他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立实验室继续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的研究。汤晓鸥将这一时期的积累称作“深挖洞、广积粮”。

诞生于1956年的人工智能,其技术应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21世纪初,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应用领域整体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汤晓鸥团队仍然坚持方向,潜心用了十几年时间来打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为人工智能带来了“拐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开始了“加速赛跑”。

作为最早投入深度学习技术研发的华人团队,在多年布局的关键技术基础之上,汤晓鸥团队迅速取得技术突破。2012年国际计算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上仅有的两篇深度学习文章均出自汤晓鸥实验室,而在2013年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CCV)上全球学者共发表的8篇深度学习领域的文章中,有6篇出自汤晓鸥实验室。

顶住压力的关键赛跑

然而,在汤晓鸥实验室的研究驶入“高速轨道”时,许多科技巨头企业、“大牌”实验室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研究,想要抢占计算机视觉应用这一拥有广阔前景的领域。2014年初,就在汤晓鸥团队即将发表GaussianFace人脸识别算法之时,Facebook抢先发布了DeepFace算法,达到接近于人眼识别能力(97.53%)的97.35%,引起了世界轰动。

关键词:明察秋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