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伤其类",每一回明星出轨,观者忍不住翻检自身,看看自家的感情是否有恙,好比巴士上遇到小偷掏别人的包,不由自主地摸摸衣兜,把钱财看紧了。
现如今中国大城市里年轻人离婚率超过了五成,"结婚=天长地久"这个概念百分之五十地错了,对一半的人来说,百分百地错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客观地讲,现在结婚的每一对新人,有一半婚姻破裂的可能。
现实令人扫兴,扫兴的目的是让大家的认知与现实相符。一个人对婚姻的认知如果是"必然天长地久",那么婚姻出现问题乃至走向破裂时,他(她)会面临认知世界崩塌的危险。生活和预期差得越远,失望越大,遭遇到现实时越容易崩溃。建立了正确的认知以后再遇到婚姻问题,想法大不同:"啊,现在我是百分之五十中的一员。百分之五十的人智商在90~110之间,正常人呢。很正常。"
接下来在步入婚姻的时候,一定、必须、绝对地要以爱为基础。老一辈会说结婚就是过日子,情啊爱的不管用。可能在他们那一辈这一套真有用场,六零后、七零后成长于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先要保证吃饭穿衣等基础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物质需要摆在了第一位。他们的下一辈年轻人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时代,大多基本需要得到了满足,要追求满足爱的需要。
具体到挑选伴侣时,我们也要有一个现实的认知。尽量挑选愿意为亲密关系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人,一方面有助于维系、良性发展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万一遇到婚姻危机,两个人共同面对,共同度过的可能性更大。反过来,不愿意投入的人一般来说生活较为刻板,本身就容易造成婚姻无趣,出现婚姻危机时也指望不上。挑了后面这种类型的要有思想准备,婚姻生活沉闷指日可待--话说回来,目前中国社会婚恋教育落后,这类人那是相当地多,再加上原生家庭里父母大多处理亲密关系外行,所以我们大多数人还得返回去,回溯童年,清理创伤,重新建立新的关系模式。
原因是:我们难以改变他人,通过清理、修通的方式,心理变得更加健康,减少被心理不那么健康的人群吸引的可能性。同时,心理健康又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亲密关系,即使有一天婚姻危机超出处理范围,心理健康的人也更有能力承受情绪的冲击。
不单是那些遭遇过大的心理创伤的人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关系模式,如幼年父母离异,父母中一方在成长中长期缺席,或者长期被父母打骂虐待,等等,那些看起来较为善意的、伤害不那么大的创伤性的事件,如(外)祖父母过世时因升学考试被父母有意隐瞒、以安全等各种理由被父母逼迫放弃了爱好、群体等等,都需要把当年的感受、情绪正常地宣泄出来。越少关系中的不良情结,越能轻松自如驾驭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