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海报
中新网3月24日电 如果当年《肖申克的救赎》由如今的中国市场来拍,会有怎样的结果?
抛开审查制度,单从市场上看,最大的可能是:立不了项——这怎么可能赚钱?
没有女主角,主演蒂姆。罗宾斯不是票房保证(1994年他主演的《金钱帝国》票房惨败,制片成本3千万美元,虽然名导演科恩兄弟和保罗纽曼加持,票房也只有可怜的280万)。IP还马马虎虎,但这只是斯蒂芬·金《四季》里的一个中篇,干脆直接拍《四季》,四个故事更符合豆瓣青年的文艺范。
什么,城堡岩石娱乐公司联合创始人马丁·舍费尔(Martin Shafer)断言《肖申克的救赎》“这故事会像老虎机一样赚钱”——持续,且稳定?你确定不是笑话?放映后的票房才2000万,获奥斯卡提名后又再放一圈,也不过1000万美元。总计不过3000万美元,投资亏损!
或者,要拍也可以,换一个思路。男主角换成当红小鲜肉,还得来段感情戏,监狱里不能男女混住,那就医生用人气女星,爱得死去活来,生离死别……
于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的电影,如此指望IP和明星,以至于到了无IP不成戏,无明星玩不转的病态地步?
因为没有任何一种产品,像电影一样,如此适合中国市场——人口基数庞大、娱乐方式不够丰富、从众心理强烈、忘性大(不记仇)、瞎讲情怀……而电影,如果只指望票房,太适合于捞一把就走,管他放映后骂声如洪水滔天。
而且,此前,中国的电影,没有任何后续赚钱的招数,那么关键的关键,是如何把观众忽悠进电影院。
于是,解决之道就顺理成章。借力呗,国人最爱做的事情。第一个办法,就是找一个红IP,天然就有观众基础;再找大明星,天然就有粉丝。一个不够,就把海报从左到右,堆砌填满,从范冰冰到吴亦凡,不让粉丝漏网;最后投入巨额钞票用于宣传,轰炸到潜在的观影者怀疑人生,不谈论这个就感觉落伍时代。
这现象持续数年,在2015年阿里影业总裁一句“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时达到最高潮,似乎整个世界都疯掉了。好在,之前几年的疯狂,在2016年年中开始,终于有了些许转机。
因为,除去年初的爆款《美人鱼》,2016年比2015年,电影市场是在负增长!暑期档差距2015年甚大,此后动用了巨大IP和巨大明星阵容,造了巨大声势的《爵迹》,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增长乏力,竟然是转机?当然!说明纯忽悠三大套路对观众没那么起作用了。更深层的原因,是言必称明星、IP、资源和推广的影视界,终于有人在关注一个新词:成长。
相比电影,电视剧市场虽然也问题多多,但这两年,IP+明星+炒作的投机,和用心做精品,正在此消彼长。“成长”概念,其实在电视剧领域,已经默默生根发芽了几年。资本市场对影视剧制作公司的兴趣远胜电影公司,如最近爆出的完美世界与嘉行传媒的深度合作。
成长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立体长期的盈利模式。互联网影视和游戏两大新盈利模式的崛起,让电视剧市场走上了持续赚钱的道路,与卖给电视台(相对应的就是电影骗观众走进影院)就结束的一锤子买卖渐行渐远。
2016年上半年全网视频点击总量达3761.9亿次,其中电视剧类点击量达到2335.6亿次,是点击量最大的视频内容,比2015年同期大为增长。2017开年更为火爆,仅仅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网络播放量突破300亿。如今,对于影视公司,网络视频收益占到25%比例,而且未来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