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吴波:发展新高度语境下的辩证思维

2018-04-19 09:31:0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这个春天的中美关系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在经历了“挨打”“挨饿”之后,确实进入了如何解决“挨骂”的历史阶段。在国人诸多看法中,有一种“如果中国不这样,美国就不会那样了”的论点具有较强代表性,有深入辨析的必要。

纵观世界历史,中国曾长期领跑,只是在近代落伍并饱受西方列强欺凌。而对西方来说,其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思维一直未曾改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西方焦虑且复杂的心态更是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出来,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责任论”不绝于耳就是典型例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综合国力迅猛提升的这一事实,无疑是西方增强对中国压力的主要原因。由此,当下中国所面对的挑战就具有浓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色彩。换言之,此时的中国即使不作任何表达,无论抬头低头,西方都会清晰地感受到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过程中,越来越强劲有力的脚步声所带来的思想压力。

当然,主观性的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对于这一因素,需要作辩证的分析。在这一因素的构成中,一方面是民族复兴大业的巨大成就所激发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基于这一心态,面向未来作出的战略筹划只要是从实际出发就无可厚非。这就如同老百姓过日子的期许和打算一样。

主观性因素中还有这样的一些构成,即对中国成就滋生出一种过度感受,似乎中国登上世界中心就在今朝,种种亢奋和冲动性的表达蕴含了显著的妄自尊大的意味。这不仅给西方树立了攻击的靶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社会舆论。究其根底,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两极相通,历史上不乏其例,并且也有着清晰的投机逻辑。在他们内心深处,只要是民族立场和肯定性表达,似乎再过度也不为过。对于这样一些人的论点,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和警惕。民族立场当然没有错,但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更不能只有立场而无思想。这两点之所以都需要在当下作出重申和强调,是因为民族复兴是以社会主义这个新的文明类型的成熟为标志的,是因为中国的任何态度和作为都不能离开对正处于大变革之中的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把握。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