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5000万脸书用户信息被盗 探访这场舆论风暴中的“剑桥分析”

2018-04-04 07:56:0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众多国际媒体在报道中提出一个问题:“大数据正在‘杀死’民主吗?”美国俄勒冈大学副教授库普曼在《纽约时报》撰文说,“剑桥分析”网站上写着这么一句话:数据驱动我们的所有作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所有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基于信息运行的时代。然而,我们几乎没有开始制定一套适用的数据道德体系。如果我们不迅速行动,民主就将受驱于数字。”《旁观者》称,转向大数据“已对整个现代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照此发展下去,最大的受益者将是那些最缺乏始终如一原则、任意做出承诺的政客。

这种情况能有多少改变?美国网络杂志《石板书》说,美国政客对数据的日益依赖使得该国不太可能推出更有意义的隐私保护法律和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有效监管。这与竞选捐献资金的艰难改革类似,很难说服受益者关掉水龙头。自从1986年通过《电子通信隐私法案》以来,美国已经有30多年未再大幅修订联邦数字隐私法。当然也有其他因素。谷歌2017年是美国游说支出最多的企业之一,该国各大科技公司都是出手阔绰的政治捐款人。

欧洲的情况看上去稍微乐观一些。欧盟计划从5月25日开始实施新的隐私规定《一般数据保护条例》。“这或能‘杀死’选举数据革命。”美国“政治”网站说。

对于“大数据渗透政治”,《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数名美英国家居民,他们虽然大多表示无法接受,但同时坦言“无可奈何”。一名参加今年马里兰州众议员竞选的华人精英女性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种读取选民头脑的做法很不尊重人,也是对隐私权的侵犯。大数据本应造福人类现代生活,现在却被滥用,违背了技术发展的初衷。”

在伦敦“剑桥分析”公司附近做分析员的施耐德对记者表示,“剑桥分析”的做法应该只是冰山一角。“你可以看到,伦敦出现越来越多的数据分析公司,其中一些公司的员工看上去和国际金融机构进出的高级员工一样,衣着光鲜,日常消费出手阔绰。”施耐德说,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如果完全按照法规做事,就没有暴利可言了。“此事能够查多久,就要看政府的毅力和政治人物的道德决心了。”

一名在美国从事大数据系统开发的工程师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是科学进步的必然。每个人都知道这种做法不好,但没有办法。你只要不离开地球,你的生活轨迹必定会被捕捉到,从而进入数据系统,为第三方所用进行某种分析。政治也有商业的一面,大数据渗透政界是迟早的事。”

【环球时报驻美国、英国、德国特约记者 潘秋辰 纪双城 青木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会聪】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