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欧洲主要执政党更加谨小慎微 无奈的“中庸之举”

2018-01-28 07:31:1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在欧洲,经常有人感叹,近年各国难以选出卓越领导人。一些人在当选国家领导人之前就饱受争议,当选之后又没有像样政绩。这背后与欧洲政党格局变化有关。

近年来,欧洲国家政党格局发生很大变化。战后长期执政的中左、中右政党的支持率持续下降,新成立的一些政党力量明显增长。比如,意大利2009年成立的“五星运动”和西班牙2014年成立的“我们能”这样的新政党,均已成为该国议会中的几大政党之一。法国国民阵线、德国另类选择党这样的右翼民粹政党也对主流政党产生不小冲击。此外,一些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政党在一些国家已上台执政,给欧洲一体化带来反对力量。激进政党和右翼政党的壮大,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国家在阶级矛盾、族群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些非传统的政党力量通过选举或其他政治渠道,已经对欧洲国家的经济社会政策产生影响。

原本二战后多数欧洲国家形成了中左、中右两大政党或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钟摆政治”格局。两类政党各有自己的支持者,在竞选中争夺的重点是位于中间的摇摆选民。随着欧洲中产阶级数量不断增加,中间选民对谁能上台执政的影响越来越大。为迎合这部分选民,欧洲中左和中右政党在竞选和执政过程中,普遍采取中间化策略,这导致政党之间的政策差异越来越小。这本来是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但时间长了,这种模式逐渐僵化,失去变革的动力,结果使选民出现政治冷漠和政治偏激并存的情况。

由于执政党之间的政策趋同,很多选民认为谁上台都一样,对投票逐渐失去兴趣,造成欧洲国家各种选举的投票率持续下降。在选民政治热情相对较高的法国,2017年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率为77%,相比2012年下降2.5%,比2007年下降6.7%。2017年德国议会选举投票率为76.2%,虽高于2013年大选时的71.5%,但仍低于同年法国总统选举的投票率。与法德相比,英国的投票率更低。2015年,英国大选的投票率仅为66%。18至24岁英国青年选民的投票率近十几年来更是一直徘徊在40%左右。即使是2016年6月的脱欧公投,英国选民的参与率也不过72%,表现出选民参政热情的低下。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