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迟到的缅怀和敬仰

2017-12-18 08:21:1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他们‘以铲代枪’,是不扛枪的战士”

根据一战华工顾杏卿的日记,1917年11月15日晚,德军飞机对布思本村附近的英军营地进行轰炸,致使13名山东籍华工丧生。工友们按照中国传统丧葬仪式把死难同胞临时葬于营地附近一条小溪边,后来这13名华工的遗体被移葬到法国的巴约英军公墓。

日前,在布思本村外围的一处坡地上,一战华工纪念雕像正式落成。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谢元、英国驻比利时大使艾莉森·罗斯、比利时一战纪念活动专员保罗·布雷恩、西佛兰德省长卡尔·德卡鲁维和波普林格市长克里斯托弗·德雅盖等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据雕塑设计和制作者、旅比华裔雕塑家闫淑芬介绍,雕像用铸铜制成,由3个相互独立的华工形象组成,以360度全方位视角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华工的主要劳动场景——挖战壕、运炮弹、抬担架。“我看了很多历史资料,一战华工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大多在前线阵地工作,从事的是最艰苦最繁重的战地后勤保障工作,他们‘以铲代枪’,是不扛枪的战士。在为这些英雄设计制作雕像的4个月里,我始终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

“华工军团是被遗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英雄”

“在1916年至1918年间,为了补充西欧前线极度匮乏的劳动力,英国和法国在中国招募了大约14万名青壮年,他们大都来自山东、河北和浙江等地,主要从事武器搬运、修筑工事、清理道路、抢救伤员等艰苦的战地后勤工作,其中有1.2万人来到比利时的伊普尔和波普林格。”比利时西弗兰德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菲利普·方汉勒米尔斯(中文名:冯浩烈)对记者说。

冯浩烈长期致力于一战华工历史研究。他说,约有2万名华工最后未能回到中国,有的死于战场上的轰炸,有的死于艰苦的劳作,有的死于疾病。“一战华工纪念雕像的落成,不仅是对死于欧洲战场的所有华工的永久纪念,更是对一战华工的历史功绩在被重新认识后,所给予的一种应有的敬仰。”

很长时间以来,华工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一直被漠视。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载文称,华工军团是被遗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英雄,一战中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劳工军团能比得上华工军团的英雄行为。但是,相对于他们的功劳,他们得到的认可最少。

关键词:一战华工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