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外贸迎击逆全球化冷流 “一带一路”成亮点

2017-11-28 07:16:02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整体趋稳,也对出口企业相对有利。

上海和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振宇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有利于出口,加上欧美客户需求还不错,因此上半年订单情况比下半年更好一些,全年来看稳中有升。”上海出口商品企业协会会长冯郑州表示:“同前几年人民币‘升升不息’的时期相比,当下汇率已经不是外贸企业的首要顾虑了,大部分企业都通过远期结汇来锁定汇率。”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等专家认为,我国外贸已基本进入平稳增长区间,全年外贸进出口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明年稳中有升为大概率事件。

仍存多重制约因素

记者调研了解到,在外贸整体形势向好同时,内外多重因素也对外贸持续增长产生影响。商务部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逆全球化”温床并未消失,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仍将延续。另外,在世界经济增速没有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投资难以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影响长期存在,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双重挤压。

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分析认为,鉴于美国希望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中美双边贸易的摩擦未来可能更加频繁,尤其电子产品、电气设备、纺织品及服装、家具和汽车等行业。

“前三季度,浙江共遭遇来自美国、印度等19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84起,涉案金额17.85亿美元,同比增长24.1%。”浙江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发展处副处长李杨认为,在全球制造业产能过剩、市场份额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仍在升温。

天津市商务委外贸综合处处长李建、振华物流集团总经理助理乔卉说,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出口可能受到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新兴经济体中低端制造业崛起的双重挤压。

义乌市商务局出口贸易科长陈铁军介绍,从义乌本地出口的情况看,一些附加值低、产业链较为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东南亚冲击明显,服装、箱包等产业订单转移到东南亚、中东欧地区的趋势较为明显。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盟和日本的市场份额分别下滑了0.5和0.9个百分点,而东南亚国家产品所占份额明显上升。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