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北疆境外园区渐成中俄两国经贸新平台

2017-10-23 09:40:5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哈尔滨10月22日电 题:中国北疆境外园区渐成中俄两国经贸新平台

中新网记者 杨拓

几年前,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设立“境外产业园”还只是一个设想,然而经过中国北疆商人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境外产业园”不仅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落地生根,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中俄企业的欢迎,更重要的是,这种以中国资本为主导的合作方式,正在成为中俄两国经贸发展的新平台。

9月9日,2017哈尔滨—哈巴罗夫斯克中俄友好城市帆船对抗赛在哈尔滨松花江上开赛。作为首次在中国北疆内陆地区举行的友好城市帆船赛,本次比赛连线中国北疆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哈尔滨和俄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共有来自中俄两国8支帆船队参赛。<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_fcksavedurl='http://www.chinanews.com/'></p></table>中新社</a>记者 杨拓 摄

  资料图 中国北疆内陆地区。中新社记者 杨拓 摄

每天早晨,俄罗斯工人伊万都会准时来到乌苏里斯克市麦莱奥区市政大街5号——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伊万工作的“利杰尔东方钢铁”有限公司(彩钢厂)就在这家有中国资本投资运营的园区内。

受卢布回暖和俄罗斯远东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伊万所在的公司订单量增多,今年开工以来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万吨左右。“虽然中国的合作区(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成立的时间短,但这里的企业更有朝气,效益也要好于其他地区的企业,随着企业效益的增加,收入自然也‘水涨船高’。”伊万说道。

与伊万不同,中国的合作园区在当地官员看来,还代表着更为先进的经营模式和更快的发展速度。据俄当地政府官员介绍,位于园区内的“金色阳光”蘑菇厂利用当地最大养鸡厂提供的鸡粪为主要原料,不仅解决了养鸡场废弃物处理的问题,并已经形成了年产400吨平菇、口蘑规模的企业,产品已打入哈巴罗夫斯克、乌苏里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等俄远东地区。

随着卢布的回暖,俄罗斯市场的购买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效益也出现了可观的增加。“园区内现有的3家制鞋企业共计6条生产线正在进行反季鞋生产,产品销往莫斯科等地,年产鞋450万双,年产值1亿元人民币。”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负责人吴雷说:“目前已经有多个中国和俄罗斯的企业正在和我们接触,希望能在这里设立工厂。”

相关报道:

    关闭